雖然官方未提及,但中美貿易戰也被視為推高水果價的因素之一。美國去年7月向340億美元(約463億新元)的中國出口產品征收25%關稅,中國采取的對等報複行動中,將美國的櫻桃、蘋果、柑橘等水果列為報複對象,個別水果稅率從10%至50%不等。不過,美國并非中國進口水果的主要來源國。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蒲勇健受訪時說,食品價上漲將為低收入階層帶來相對顯著的影響,因為他們的收入更大比例是花在食品開銷。
他認為,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互征關稅範圍和幅度加大,中國食品價格將出現較大波動。他舉例說,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一旦因額外關稅導致價格上升,食品價格可能更廣泛地被抬高,這是考慮到大豆也是中國食用油和養殖業的重要飼料來源。
蒲勇健說,食品價格上升是涉及民生乃至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但他樂觀認為,相對於中美貿易戰中的科技博弈問題,中國官方在解決食品價格上升方面更有經驗,長期食品價格仍會保持穩定。
他舉例說,過去曾多次遇到豬肉、蔬菜等食品價格飈升的情況,當局應對方式是降低中間環節成本,例如借助國有企業直接從農村組織貨源并輸送到市場,甚至做到虧錢以保證供應,壓低價格。
對成都果販徐小姐而言,民衆抱怨失去“水果自由”除了因物價提高,也與消費升級有關。
她告訴《聯合早報》:“很多人所謂的水果自由,指的其實是高端水果的自由。像我哥哥,明明樓下小販有賣三斤10元的醜橘,他偏要到超市買9.9元一斤的......大家對生活素質的要求提高了,家長哪怕是特別貴的進口藍莓都買給孩子吃,才會感覺所謂‘水果不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