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觀察家看來,這些細節背後,“自信”一詞呼之欲出。正如胡逸山所說:“中國防長的發言充分展示出中國在當下國際環境中的自信,不卑不亢,既沒有渲染武力,又表示不怕打仗。”
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大校對記者表示,魏鳳和此次率團參會對未來的意義很大,不僅對外展示出中國國防部長的個性,也對中國代表團今後更加積極參會有推動作用。中國要在多邊場合講好故事,就應該派更多的高級代表團參會。
這是時隔8年中國國防部長再度參加“香會”。上一次是2011年,時任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首次參會,當時恰逢“香會”舉辦十周年,國內對“香會”的關注度還不高。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琳參加了那年的“香會”,今年再度出席,她對記者表示,那時中美競爭沒有這麼激烈,對中方施加的外部壓力沒現在這麼大。現在安全環境發生了變化,在國際舞台上,中方如何發聲,對中國構成了更大的挑戰。
高調參會還是低調應對?
如何對待“香會”曾有兩種思路
“香會”從2002年首次舉辦至今,中國議題一直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不同的是中國在這個舞台上的參與度。
最初,由於涉台問題,中方沒有派官方代表參加。2006年,“香會”上出現了一位中國軍官,雖然級別不高,卻因為是唯一一名著軍裝參會的中國軍人,引起包括美國國防部長在內的很多國家與會代表的關注。這名軍人就是後來出任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楊宇軍。
“當時我剛晉升中校參謀,以國防部官員身份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香會,親身體會到中國作為地區大國在亞太事務中的影響力。”楊宇軍說。楊宇軍當時肩負考察“香會”的使命,重點了解大會的主要議題、組織形式、與會代表、會議程序等,回國後他把了解到的情況向上級做了匯報。2007年,“香會”出現了很多中國軍人,包括中國首次派出的高級將領——原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