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激發內需提升經濟發展韌性
http://www.crntt.hk   2019-05-11 08:15:31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近期,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圍繞中國經濟如何突圍的討論頗多。而提振國內消費,打造內需驅動型經濟被認為上策。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從近期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發展頗具韌性。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日,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3.7%;實現旅遊收入1176.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6.1%;五一檔期電影票房15.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51%。可見,民眾消費潛力在假期得到進一步釋放。

  這只是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強勁的縮影。事實上,在國內外影響因素複雜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並好於預期,也展現了韌性。

  文章分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增速與上季度持平,超過2005年全年GDP總量。居民收入增長略快於經濟增長。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比GDP增速快0.4個百分點。

  從傳統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目前投資對經濟拉動的邊際效應不斷降低,出口則一時難以突圍。日前公布的4月份進出口數據顯示,當月進出口總值2.51萬億元,增長6.5%。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3.1%;進口1.21萬億元,增長10.3%;貿易順差935.7億元,收窄43.8%。

  因此,提振中國經濟,唯有消費潛力最大,擁有14億人口的內需市場,正是中國經濟的巨大優勢與潛力。而且,就目前來看,中國內需的提振空間也不小,居民消費GDP占比雖然因不同的統計口徑有所差異,但較之發達國家的80%左右低不少,如果剔除房地產,則遠遠比不上發展階段較為類似的上世紀70年代、90年代的日本和韓國。

  文章認為,提振內需,改善供給最為重要。中國產品質量水平近年總體不斷提升,但仍然存在部分產品和服務檔次偏低,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不強,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國企業。統計顯示,目前國內“海淘”用戶達6500萬左右,並呈現上升趨勢。決策層近年發布一系列文件,意在改善產品供給質量,建設質量強國。高科技產品也是軟肋,當前中國也致力於提升科技水平,建設科技強國。

  服務型消費也是致力的方向。今年五一盛行的鄉村游、親子游、文旅行,與服務密切相關,且目前不少中西部地區服務設施和意識提升空間還不小。有機構預計,隨著國內消費結構穩步升級,預計到2020年,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形成一個“新消費時代”,足見潛力之大。

  與此同時,提升消費能力也至為重要,除了讓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這個顯性的因素外,降低居民負擔、緩解民眾後顧之憂也不容忽視。今年全面實施新個稅制度後,根據稅務總局數據,一季度個稅改革累計減稅1686億元,人均減稅855元,36至50歲的人群是獲益最大的群體。這也成為春節、五一等假期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

  此外,將積極的財政政策傾斜於養老、醫療、教育等關乎民生問題的領域,亦可以緩解居民的後顧之憂,讓民眾敢消費。根據統計數據,醫療、教育占居民家庭支出均超過10%,且呈現上升趨勢。未來如果能讓民眾在這方面少支出,必能提振其他領域的消費。

  當前,更為重要的是,內需不僅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還是科技進步和產業轉型的源泉,因為一個領域的需要一旦釋放,市場往往可以讓供給不斷優化。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不管是應對外部形勢的複雜多變,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需求,都應激發內需提升經濟發展韌性。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