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作為現代經濟條件下促進資源配置的核心媒介,金融體系的效率性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前提。“一帶一路”涉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領域,是一項全方位、系統性的建設工程。金融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效的金融體系也是“一帶一路”各種建設資源得到有效配置,降低建設成本,提高建設效率的保障。過去五年多,“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這得益於金融在微觀與宏觀領域,發揮的有形與無形作用。
雙邊金融合作成果顯著
金融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金融要素發揮的作用。根據金融發揮的作用,金融要素主要分為金融制度、貨幣資本、金融機構、金融資本和金融市場。
從雙邊領域來看,首先,在雙邊金融制度建設方面,中國與俄羅斯在央行層面建立了兩國金融合作分委會制度,這為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金融合作提供了政策溝通平台。其次,在雙邊貨幣合作領域,雙邊貨幣互換和雙邊本幣結算也取得較大進展。201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了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有效期為三年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目前,在中越雙方雙邊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的使用量高達80%。此外,在雙邊互派金融機構方面,目前中國國內銀行已經和超過200家俄羅斯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俄羅斯也從2017年5月開始,在中國設立了海外第一個代表處。另外,雙邊金融機制構建也有效支持了雙邊金融合作,2015年,中俄兩國在哈爾濱成立了金融合作聯盟,截止到2018年,聯盟成員已經有46家。
最後,雙邊金融資本市場也成為了新的合作領域,2017年3月,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在上交所完成首單“熊貓債券”發行。目前,莫斯科交易所也進行著人民幣及其衍生品的交易,2019年4月1日,俄中凱德羅斯資本公司(Caderus Capital)經理安德烈?阿科皮揚指出,莫交所計劃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其中包括債券和股票等投資工具。
多邊金融合作推動資金融通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多邊金融合作也取得初步進展。在多邊金融機構建設方面,近年來,服務於“一帶一路”融資需求的金融機構先後被建立起來。
2014年“一帶一路”建設專項基金——絲路基金正式設立,絲路基金擁有400億美元和1000億人民幣資金儲備。截至2018年8月底,絲路基金先後為巴基斯坦水電項目、中哈產能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等25個投資項目,承諾的投資金額超過82億美元和26億元人民幣,實際出資金額超過68億美元。2016年,亞洲投資開發銀行成立,就在4月24日,科特迪瓦、幾內亞、突尼斯和烏拉圭四個國家正式加入亞投行,截至目前,成員國已經從建立初期的57個增加到97個,累計批准項目投資超過75億美元。
其次,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金磚國家銀行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大批金融機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投資,也有力支持了“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如下圖1所示,自2013年以來,世界銀行每年都對中國進行投資。
此外,離岸金融中心為國際貿易貨幣結算,跨境投融資,外匯交易,跨境擔保,金融租賃等金融活動提供了方便,有效支持了“一帶一路”投資、融資、貿易結算等金融活動。目前,香港、台灣、以及國外的倫敦和新加坡等金融中心都開展著人民幣業務。此外,國內商業銀行也積極參與到了多邊金融合作中,截止2018年11月,中資銀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2600多個,累計發放貸款2000多億美元,有效支持了“一帶一路”的資金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