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金融政策:穩信用初見成效
http://www.crntt.hk   2019-04-29 08:22:45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逐季放緩,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信用!收縮。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洋文章指出,全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出現了十年來的第四次負增長,而每次負增長都伴隨經濟增長的明顯減速。2018年下半年開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治理金融信用緊縮、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漸成為宏觀金融政策的重要著力點。2019年以來,穩信用政策初見成效。1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分別創下4.64萬億元和3.23萬億元的歷史新高。而整個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分別同比多增9526億元和2.34萬億元。經濟增長隨之出現企穩跡象。2019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4%,與去年四季度持平,好於預期。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回升到榮枯線5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反彈超過5個百分點,達到8.5%。

  信用投放和經濟增長穩中有憂

  文章分析,從人民幣信貸的結構看,一季度主要是票據融資和非金融性公司短期貸款增加較多,分別同比多增8380億元和4513億元。一方面,在政策引導下,企業流動性和生產經營活動有所恢復改善,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貸款衝規模甚至是資金空轉的情況。非金融性公司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加只有1200億元,表明企業投資需求並不旺盛或未得到有效滿足。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僅900億元,表明房地產調控政策並未實質放鬆,房地產市場需求總體平穩。

  從社會融資規模的結構看,除人民幣貸款同比增加較多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企業債券淨融資同比多增4622億元和3801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的提前和加快發行,是穩增長、穩信用的重要舉措,但其施力點針對性強,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而在央行持續釋放流動性、企業資金環境有所改善後,2018年較高的債券違約風險得到緩釋,企業信用利差持續收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條件有所改善。但從非金融企業債券淨融資同比增量的結構看,一季度中債標準的城投債占比較高,超過三分之一。

  從經濟增長的結構看,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明顯回升,而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持續放緩,表明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政府、國有企業部門和房地產領域,而實體經濟需求依然不足,民營企業的投資意願仍然偏低。信用投放緩解了金融市場風險和經濟下行風險,2018年的悲觀預期有所扭轉,金融市場形勢總體持續向好,而金融市場的短期樂觀情緒一定程度上也反作用於對經濟的預期。但是經濟的深層次問題,如杠杆率偏高、世界經濟放緩、房地產價格高位等依然存在,主要來自信用修復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持續性仍須觀察。

  政策戒急用忍方能行穩致遠

  文章表示,一是宏觀政策要增強連續性、前瞻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滿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調控目標是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而不是與經濟增長時刻一致。一方面,信用投放有很強的波動性。如銀行信貸有早投放、早受益的習慣。債券、股票融資則受市場利率和風險情況影響較大。另一方面,金融政策產生效果具有時滯特征。政策多變會讓市場主體更難作出恰當的決策。因此,在採取適當的宏觀和金融政策後,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採取新的政策要有前瞻性,要避免對信用投放的短期波動過多、過度反應。

  二是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疏通好政策的傳導機制。在銀行間市場資金充裕的情況下,進一步放鬆流動性作用有限。後期降息、降准等進一步放鬆措施應更加注重時機選擇,避免貨幣政策大水漫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要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要尊重市場規律和市場主體的自主性。投放多少信貸主要根據經濟的需求,要避免惜貸,也不能強求,要避免過度使用行政化手段對微觀市場主體的不當干預和對政策傳導機制的損害。金融監管制度和政策應穩定,讓市場主體有穩定的預期,從而有合理的行為,反過來促進信用投放的平穩。

  三是通過改革和加強金融監管把控信用投放的方向,避免資金進入資產市場,推高資產價格。房地產市場要堅持“房住不炒”的理念,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加快建設房地產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避免資金流入金融市場則應主要靠加強金融監管。應吸取2015年市場異常波動的教訓,加強對市場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繼續規範場內資金杠杆,清查場外配資,依法打擊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避免市場大起大落。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