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海歸碩士在江西農村推行垃圾分類
http://www.crntt.hk   2019-04-28 16:10:42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你看,這大棒骨較難腐蝕,可以算作‘其他垃圾’。”海歸碩士陳立雯邊用火鉗翻著門口的分類垃圾桶,邊向村民解釋垃圾分類做法。龍溪村乾凈整潔的街道旁,家家戶戶門前擺放著一黃一綠兩個垃圾桶,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龍溪村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東陽鄉,這裡環境優美,民居錯落有致。以前,零星散落的垃圾為這個清秀鄉村添了一絲瑕疵。

  新華社報道,2018年底,專業研究環境整治的陳立雯帶領團隊入駐東陽鄉,試點推行鄉村垃圾分類。她意識到,單是走家串戶宣講理念是不夠的,還要予以行動,她的第一個舉措便是在村裡實施“大桶換小桶”。

  剛推行時,許多村民對陳立雯的做法並沒什麼信心。“以前大家只要把垃圾袋丟進公用的大垃圾箱就行,如今換成兩個顏色不同的小桶,我們種田人不太了解這些,怕是反而分得不清楚。”今年63歲的村民祝明生有些疑惑,垃圾分類會不會讓生活不方便?

  為了便於村民理解接受,陳立雯帶著村裡的分揀員定時上街糾正分類不準確的行為。龍溪村村民管忠毅說:“大家逐漸從遵守到主動維護,大桶換了小桶,村貌變得不同,乾凈了不少。”

  漸漸地,海歸碩士的“兩個小垃圾桶”出名了,其他村莊也紛紛前來學習。很快,東陽鄉的半數村莊都複製了這一模式。

  東陽鄉鄉長劉德意介紹,“大桶換小桶”推行以來,東陽鄉已累計發放大約8000個分類垃圾桶。試點村莊通過就近堆肥實現垃圾減量
50%以上,預計全鄉推行後每年能減少1000噸垃圾。

  如今,多個試點村莊垃圾分類準確率都在90%以上,陳立雯對農村垃圾分類越來越有信心:“農村生活垃圾大部分是廚餘垃圾,腐爛後可以堆肥發酵,成為有機肥,非常適合農村。”

  可腐爛垃圾作為肥料,不可腐爛垃圾也能再利用,甚至換取生活物品。走進龍溪村“垃圾兌換銀行”,貼在墻上的積分兌換表列出了可回收垃圾能夠兌換的生活用品,以鼓勵村民自覺進行二次分類。

  不久前,村民祝民生用廢棄易拉罐換了牛奶,他說自己對村裡發生的變化感到很欣喜。“黃色垃圾桶裡的廢紙、燈管、塑料袋都能分出來兌換,現在連田邊都找不到亂丟的農藥瓶了,村裡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