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從“國內首次”到“國際首次”,接連發射的高分系列衛星不斷提升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能力,並打破了國外對多種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數據的壟斷。《環球時報》報道,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3月21日,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和六號兩顆衛星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中,最有應用特色的高光譜能力的形成。
據介紹,高分五號、六號衛星分別於2018年5月9日和6月2日成功發射。其中高分五號來頭不小,不但是國內光譜分辨率最高的衛星,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可實現多種觀測數據融合應用,為我國環境監測、資源勘查、防災減災等行業提供高質量、高可靠的高光譜數據,在我國高光譜分辨率遙感衛星應用方面具有示範作用,在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滿足國家需求等方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高分五號衛星“上可看大氣、中可觀地表、下可探地礦”,兼有“四高”優勢——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定標精度,在大氣、水、生態環境監測、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等方面提供定量化高精度遙感數據,成為推動我國環境污染防治的有力手段,尤其能協助中國環境污染防治,可以大大提升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近年來空氣質量是中國最受關注的環保話題,但受技術手段制約,對於霧霾的成分、來源等問題一直缺乏相關數據。而這次發射的高分五號衛星能夠精確感知霧霾等大氣主要污染物的分布、變化和運輸過程,讓污染氣體無處遁形。在溫室氣體方面,高分五號衛星還能敏銳感知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行蹤,追溯其起源並預測其“旅行”軌跡,有效支撐全球變暖等熱點問題研究,為節能減排、環境外交決策等提供建議。
除了能偵測氣體污染,高分五號還能準確鑒別飲用水源地、重點湖庫的水質情況,及時跟蹤內陸水體藍藻、綠藻、黃藻等藻類污染物的生長變化,為水體保護和污染防治提供解決方案。它甚至可以通過地表的成像分析,識別地下礦物,就像有一雙“透視眼”,在礦產資源調查、地質環境調查與監測方面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