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開始的國際油價上漲支撐了查韋斯的民粹主義政策,但是在10年間,這個石油儲藏量高於沙特阿拉伯的國家卻開始面對失控通脹、國債高築、食物和藥品等必需品不足等問題,以至於查韋斯宣布國家面對“經濟戰爭”。
社論說,查韋斯的政策固然照顧窮人,但政策所產生的大量尋租空間卻也養肥了親信和權力階層。為了鞏固政權,他進一步削弱委國民主體制對政府的制約,包括司法和媒體的獨立性,同時不遺餘力打擊政治反對派。當58歲的查韋斯在2013年於任上病逝後,馬杜羅僅以不到24萬票的1.5%微差贏得總統選舉。他不但繼續查韋斯的民粹主義政策,還變本加厲實行獨裁統治。委國經濟當時已經病入膏肓,民眾大量出逃尋求生路,國內的饑餓和暴力問題日益嚴重,連本來從民粹政策受惠的底層民眾也開始反抗。
因此,當年被高福利蠱惑而投票選舉查韋斯執政的委國民眾,必須為自己的政治選擇負責。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各種國有化的社會主義政策雖然讓政府有錢提供福利,但遏制市場功能最終所帶來的低效率,加上完全依靠石油財政的短視做法,以及政府高度介入經濟活動為權力者貪污腐敗所帶來的方便,都把委國經濟推入破產的深淵。
外國政府儘管有義務對委國的人道危機表達關切,可是缺乏聯合國授權的軍事介入,卻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西方勢力當年自以為是地催生阿拉伯之春,最後是結出一連串失敗的中東國家和大量難民湧入歐洲的苦果,前車可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