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締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發展奇跡,人口紅利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之一成為共識。 |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中國內地(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總人口達139538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53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同比2017年下滑1.51個千分點。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
新京報發表財經評論人劉遠舉文章表示,2018年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第三年,但全年出生人口數較2017年直降200萬。
原因在於一方面,現在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也逐漸步入老年,中國人口快速老齡化至少還要持續十幾年到二十年的時間,另一方面,生育意願下降,年輕人出生得少,所以中國正在進入一個快速的老齡化速度階段。面對這個局面,很多人都擔心,中國即將失去人口紅利。
文章分析,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的人口紅利仍十分明顯。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月2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2018年中國人口保持正增長,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而且勞動年齡人口仍有約9億人,中國的人口紅利仍然存在。中國發掘人口紅利的潛力仍然很大。
需要指出的是,人口紅利,是有其前提的。某種角度看,如今中國焦慮於人口紅利不再,正是因為當年動輒“多少人要養活,國家承擔不了”的說法,把人口視為累贅,造成中國人口形勢出現一個快速的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締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發展奇跡,人口紅利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之一成為共識。人民群眾享受經濟自由的成果,實現了養活自己不再完全依賴國家。
所以,某種程度上,中國獲得人口紅利,是因為認識從“人要靠國家養活,變為了人可以養活自己”。如今,中國想留住人口紅利,進一步挖掘、獲得人口紅利,就要進一步認識人口紅利。把認識從“人原來能養活自己”提升到“人為什麼能養活自己”,“如何養活了自己”。這是進一步挖掘人口紅利的思想前提。
人口紅利,首先是因為經濟自由。從承包到個體,到私營企業,經濟自由釋放了人口紅利。如今,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自由變得更加複雜。從營商環境,私營企業家的信心,人們對未來政策的穩定預期,都是如今的經濟自由的題中應有之義。
如今,對進一步的人口紅利來說,遷徙自由僅僅是為打工服務,是完全不夠的了。遷徙自由應該從到城市打工,變為到城市生活,需要為城鎮化服務。所以,城鎮化蘊含大量勞動力人口增長潛力,是進一步擴大人的勞動年齡、發揮人的勞動技能的一個重要途徑。
教育,當然是人口紅利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得益於基礎教育較好,有大量的適應現代化生產的工人。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有勞動技能的人,可以工作得久,基於他們的高收入,他們也願意工作得更久。隨著中國經濟的升級轉型,第三產業的比例不斷提升,中國的紅利也會被進一步挖掘。
我們都知道,日韓的老齡化問題很嚴重,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日韓較高的城鎮化,老齡化問題暴露於城市中,得到更大的關注,但與此同時,在城市中老人的實際工作年齡得到了延長。
文章最後說,在現有的技術水平、經濟水平之下,城鎮化蘊含大量勞動力人口增長潛力,勞動時間也有延長的空間,我們要進一步挖掘出更多的人口紅利,應對老齡化時代。在過去,人口紅利更多表現為勞動力價格的低廉,主要體現在“量”上,未來則更應體現在“質”的提高上,轉化為“質”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