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講話再引反感
沒有具體領導人和策劃與組織機制的“自發”抗議運動,之所以能夠發展為持續不衰的全國性動亂,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底層民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經濟發展與民眾感受嚴重脫節所致。馬克龍歐洲建設的主張招致民眾反感的原因亦是如此,因為人們的日常感受與政客的描述差距實在太大。
隨著“黃背心”抗議活動曠日持久,參與成分也日趨復雜,破壞性便越來越嚴重。其訴求由要求提高購買力到解散政府,再到馬克龍辭職、重新大選,改變現行體制等等。由於馬克龍政府組成只是一個鬆散的草台班子,已有多人先後辭職,傳統的左右翼政黨出於選票考慮而不支持政府,極左和極右翼更是推波助瀾。
壓力之下,馬克龍宣布取消燃油加稅、自2019年起最低工資增加100歐元、退休金不交稅、房屋補貼照發等舉措。但他在2019年元旦的新年講話中強調“改革不會中止”再次引起反感,抗議者稱“馬克龍使我們重新團結起來”。他提議的全國性“公眾大辯論”於1月15日開始,以期通過辯論平息風波。但輿論認為,“大辯論”短時間內難有結果。馬克龍呼籲“抓住機遇”,為國家發展制定方向,“黃背心”的反應卻是“對我們的要求不能再裝聾作啞”“我們要具體保障,要現金”“不只是活命,而是要生活”“大辯論不能在大廳和互聯網上進行,而是要在大街上進行”。
馬克龍本想借高票當選的“東風”強勢推進改革,反復強調即使遭遇重大阻力也不會退縮。他認為,法國總統任期5年,改革陣痛兩三年後便會見效,民眾對改革的反對態度將會轉為理解和支持,2022年大選時將會以“更高票”當選。但世事難料,富有“革命傳統”的法國人民卻以這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回應改革。法國政府為應對抗議已支出100億歐元,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巨大,“聖誕經濟”基本被擊垮,2019年財政赤字大幅增加。法國和外界都對馬克龍擺脫危機的能力和是否能繼續改革產生懷疑。
已進入“後馬克龍時代”
“黃背心”運動也反映出西方資本主義體制的根本性問題,壟斷資本與普通民眾的利益背離狀態日趨嚴重。“黃背心”由法國發端,已向歐洲各國蔓延,且擴散至加拿大,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已受到死亡威脅。二戰後首次執政的意大利民粹主義政府為法國“黃背心”打氣:不能示弱!歐洲一體化建設顯然已處於“退潮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