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住房公積金政策歷來備受購房者關注。近來,包括河北、北京、廣州、南京、汕頭、長沙、銀川、福州、哈爾濱等多地調整公積金提取政策。具體來看,各地政策各有側重。如:北京、銀川對公積金提取手續進行了簡化;福州調高提取額度、廣州放寬異地購房提取。與此同時,長沙、汕頭則收緊提取政策,對繳存時限、異地購房和個人征信等規定更為嚴格。
此前據媒體報道,住房公積金行業間差距超二三十倍,導致貸款買房,成為一些壟斷行業個人賬戶繳存餘額畸高人群的“盛宴”。而對於很多中低收入職工來說,由於個人賬戶繳存餘額偏低,很難達到公積金的放貸門檻;即便有資格申請,所獲貸款額度也有限。可見,現行公積金制度,存在“劫貧濟富”之嫌,不僅背離了“保障性”“福利性”和“互助性”,而且形成了新的社會不公。如此語境下,多地調整公積金提取政策,如簡化提取手續、調高提取額度、放寬異地購房提取條件等,顯然向公平邁進了一步。
眾所周知,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其初衷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消除貧富差距,最大限度地解決廣大中低收入群體住房難問題。然而,現行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實施已有十多年。隨著房價的快速上漲,公積金制度已呈現多方“不適”。繳存懸殊、資金沉澱、“劫貧濟富”……近年來,各地住房公積金問題頻出,體制和制度弊端顯現;以至於,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呼聲高漲,甚至遭遇“存廢之爭”。
一方面,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實際繳存公積金職工1.06億人,繳存總額6.47萬億元,繳存餘額3.27萬億元。按照這一數據,全國住房公積金的使用率約為50%左右,有一半住房公積金處於閑置未使用狀態,有錢卻貸不出去,以至於有關部門思謀著將住房公積金用於他途;另一方面,卻是真正有購房需求的普通職工遭遇貸款難,現行的住房公積金制度,無疑陷入了一個怪圈。
可見,調整公積金政策,步子還可邁更大些。對《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進行修繕,推進公積金制度改革和管理,消除“劫貧濟富”等社會不公,顯得尤為迫切。首先,應嚴格控制公積金繳存上限,提高下限,以此不斷縮小行業間差距;同時,降低公積金提取和貸款的門檻,提高使用率並適度擴大適用範圍,比如,可以用於養老、買房、租房、醫療,甚至可以用於教育投資等,讓公積金發揮更多作用,真正惠及廣大中低收入人群。更重要的是,可采納專家建議,重新思考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定位,把各地分散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集中改為政策性的國有住房銀行,納入國家統一的金融監管體系。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