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器不如人”深深刺痛著國人的心。當一些國家四代驗證機首飛之時,中國甚至連三代機都沒有列裝。
在一代代軍工人的不懈努力下,運-20、殲-20等先進戰機相繼問世。從二代機到四代機,從中小型飛機到大型飛機,中國軍工企業成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翻看歷屆中國航展的報道,有一句話耳熟能詳,那就是“創歷史新高”。回望首屆航展,停機坪上的96架飛機,有相當一部分還是模型。再看今朝,第十二屆中國航展上參展的各型飛機近150架,其中41架飛機進行了飛行表演。22年的高歌猛進,讓中國航展“圈粉”無數。
如今,中國航展已成為我國武器裝備的重要展示平台,它見證著我國科技發展的騰飛崛起。從展會成交額到參展企業和裝備數量,這些數據記錄了航展從創辦之初的“初學者”,到躋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成為“國家名片”的過程。
自主創新為軍工製造注入澎湃動力。從首屆中國航展殲-8ⅡM戰鬥機亮相,到第十二屆中國航展殲-20三機編隊掠過長空;從第八屆中國航展兵器工業集團首次開設“中國兵器館”,到如今VT-4 、VT-2B、VT-5坦克組團亮相……中國航展,見證了中國軍工的華麗蛻變。以第十二屆中國航展主辦單位之一的航天科技集團為例,本次展出的182項產品,全是近兩年來的新生科技成果。
當然,航展不再是軍工企業獨領風騷的精彩。“瞭望者”號無人艇、“河豚”A2型無人直升機……這些民企“小兄弟”同樣奪人眼球。民企沐浴在軍民融合發展的春風裡,呈現出百花齊放的風景。
如今,日益成熟的高科技、更多的軍民融合成果,正在融入百姓生活。港珠澳大橋建造期間,中船重工集團某研究所為大橋研製了158個雙曲面球型支座。他們將艦船製造技術成功轉化到民用橋梁建造領域,為港珠澳大橋抵禦16級台風、8級地震和30萬噸級巨輪衝擊提供更多的底氣。
類似“軍轉民”和“民參軍”的產品比比皆是。此次航展上,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以“高德軍工集團”的全新形象亮相,所帶來的“陸戰之王”武器系統、多型導彈武器系統及無人機、非致命緩彈藥、綜合光電、數字化單兵等最新成果一經展出,便吸睛無數。對與會的企業來說,中國航展意味著實力、機遇、高新科技、影響力,美好前景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