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2月24日刊登了題為《向中國學習》的文章,作者是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全球事務研究所所長埃裡克·伯格盧夫。文章稱,自從40年前開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好學生。如今,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越來越像一個老師了。
文章寫道,隨著中國向海外投入更多資金,它對投資所在國的管理方式很感興趣。但是,世界是否准備好向它學習了呢?
文章稱,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利用其“走出去”政策——其最雄心勃勃的表述就是大規模的“一帶一路”倡議——來推進自身的經濟利益和投射軟實力。中國領導人希望把國家恢複到他們認為中國在世界上應有的地位。
中國的經濟總量在1600年達到頂峰,當時它占全球經濟的三分之一以上。自那之後到1820年之前,它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份額一直在緩慢下降。到1820年,由於工業革命對西方經濟增長的巨大影響,中國的份額開始急劇減少。到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額已經下降到5%以下。
1978年中國啓動了改革開放,增長奇跡由此開始。自1978年以來,中國使數億人擺脫了貧困,其在全球GDP中的份額——現在為五分之一——持續上升。如果中國希望通過將其經驗樹立為其他國家可以效仿的榜樣來提高其國際影響力,它就必須明確其成功背後的機制,并解釋為什麼這些機制是可以複制的。
文章稱,這正是清華大學在北京設立的一個新中心的任務。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致力於分析和傳播中國的發展經驗。12月早些時候,它通過題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報告》的第一份報告啓動了這一進程。
文章指出,該報告有五項值得注意的研究觀點。首先,過去40年來,刺激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新公司的進入,而不是老公司的重組。此外,從農業用地轉為工業和居住用途的租金分配在鼓勵投資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金融深化對刺激企業活動和消費至關重要。開放也鼓勵了學習,最後,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使國家避免了金融危機,消除了增長的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