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在德國漢堡,德國交通部長安德烈亞斯•朔伊爾在中歐論壇漢堡峰會閉幕式上講話。歐洲政商界代表27日在第八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期間呼籲,中歐應該攜手維護全球貿易體系。 |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買入歐洲股票的理由取決於北京、華盛頓和倫敦的消息及決策。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5日載文《為什麼歐洲股市的命運取決於中國》,文章說,我們與歐洲央行行長馬裡奧•德拉吉對歐元區作出的“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證還相去甚遠。盡管狂暴的歐元區債務危機已經度過,但歐元區仍受到增長放慢的前景、意大利與布魯塞爾的預算鬥爭以及德法兩國掌舵人遭遇困境的困擾。而在3月份英國脫歐且可能出現處理不善的強行退出狀況、甚至達不成任何協議的情況下,英國對事情起不到什麼幫助。
隨著歐洲央行正式中止2.6萬億歐元的債券回購計劃,標志著貨幣政策一個時代的終結。雖然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但歐洲央行下調2019年增長和通脹預期的事實應該引起投資者更大的興趣。
自從歐洲央行在2015年初宣布其量化寬鬆計劃以來,將近四年時間已經過去,而當人們考察今天的經濟和市場狀況時,不可避免的問題是:究竟什麼東西真正發生了變化?
最基本的狀況是,通脹正在下降,可持續複蘇的跡象仍然虛無縹緲。由於歐洲受到預算規定的限制,且利率仍然為負值,因此一旦經濟從現在開始走弱,將幾乎不會有什麼回旋餘地。
歐洲并非全球經濟引擎,其出口商依賴外國需求來幫助彌補其糟糕的人口結構。與此同時,它將繼續艱難地承受一刀切的貨幣政策。
美中兩國貿易緊張關系的有意義的停火將毫無疑問對歐洲有利,中國經濟提速的任何跡象也是如此。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在2019年出現。今年使歐元區經濟痛苦得到一定緩解的一直是歐元的疲軟,但一旦美聯儲暫停貨幣緊縮,轉而應對美國不斷上升的預算赤字,那麼很多人相信歐元疲軟的趨勢將來日無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