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模式,先技術後戰術,一步一動。好處是走得穩,但是卻走不快。”“武器換代加速,如果不能盡早把新機飛出新質戰鬥力,新機就會加速被淘汰,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和恥辱。”一場場頭腦風暴席捲而至,思維靶心直指訓練模式機制——絕不能簡單複制三代機模式駕馭新戰機。
為此,該旅重塑訓練模式,打破過去“技術訓練-武器使用-戰術運用”依次推進的常規模式,將三者融為一體同步進行,縮短訓練周期。 飛行員們著眼實戰需求整合訓練內容,自主編修改裝提綱,將技術與戰術內容統一設置成多個練習,編訂數萬字的融合訓練教學法。
曾經飛過蘇-27戰機的90後飛行員宋令東明顯感覺到了這次改裝蘇-35戰機的不同之處。“這次改裝提高了戰術訓練的比例,更加強調運用飛機戰術平台實現作戰效果,更加貼近實戰。”他介紹說,一個飛行架次下來,既有基礎的駕駛技術訓練,又有武器使用訓練和戰術訓練,三者科學搭配,訓練強度更大。
“空中對抗動作更激烈,載荷更大,身上經常被壓出血點。”宋令東告訴記者,飛行員們下飛機時衣服都濕透了,往往需要換一身衣服進行第二個架次的訓練。
此外,他們還將實彈訓練推向常態化,晝夜間組織實施,由打環形靶向打仿真靶、打陸上靜止靶標向打海上漂浮靶標轉變,戰場環境更加複雜逼真。
“每一次升空都有實戰背景,每一個動作都有戰術意義。”該旅特級飛行員徐幼兵認為,這樣的改裝模式目的不僅是具備使用這型裝備的能力,而是要具備實戰能力,“使訓練內容可以直接在執行任務時應用。”
徐幼兵參加了今年年初的南海戰巡任務,這也是蘇-35戰機首次公開亮相。“南海戰巡對我們來說是常態化的任務。”這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說,“我最大的感受是蘇-35戰機更好飛了,功能更強大了,執行任務底氣更足了。”
飛行大隊長何凱對晝夜間空中加油訓練印象深刻。暗夜茫茫,能見度極低,視線所及只有月亮和加油吊艙光源,加油錐套在強風中不停抖動。他操縱戰機逐漸接近,不斷修正偏差,穩定諸元,一個前衝,戰機受油探頭與加油錐套準確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