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何一選舉大勝,讓國民黨上下士氣都大振。(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25日電(記者 張嘉文)2018縣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取得大勝,對比4年前國民黨22縣市僅勝6個的慘狀,鐘擺效應此次啟動擺回國民黨,讓國民黨大勝了包括3都共15個縣市,民進黨則成為4年前的國民黨,僅剩6個執政縣市,兩者角色對調。細究原因,除了民進黨執政二年來堆積的民怨外,韓國瑜帶起的韓流效應成為引信,都是提前啟動鐘擺效應的關鍵。
政治學的“鐘擺效應”,指選民投票行為就像鐘擺一樣,會在兩大黨之間來回擺盪,當某黨大獲全勝後,在經過一個週期後,選民會將選票轉投另一大黨,避免一黨獨大,並達到權力制衡的目的。
而在台灣選舉中,“鐘擺效應”的時間週期大約是8年,決定此效應會不會發生的關鍵就在中間選民。
蔡英文的民進黨政府執政二年多來,在一例一休等勞動法規、年金改革、兩岸關係等重大政策上,幾乎都有重大失誤,尤其是在完全執政後,眾多改革即使遇到反對聲音,也都以急行軍式地強硬通過,自然引起眾多民怨。
尤其在兩岸政策上,蔡政府在不承認九二共識後,陸客來台數大幅縮減,讓全台的觀光及相關產業成為慘業,另外農漁民銷往大陸市場的管道也大幅減少,經濟問題成為兩岸關係冷凍下的最先衝擊。
這些負面因素加速了鐘擺效應啟動的時間,在選舉初期,國民黨認為在民進黨“中央”執政不力下,大環境對國民黨有利,但一股勝選的氣勢總是打不上來,直到韓國瑜在高雄有了逆轉翻盤的希望,引起了席捲全台的韓流效應,終於將國民黨氣勢帶了上來。
韓流效應不僅成功呼喚藍營基本盤全部歸隊,連帶也影響了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鐘擺效應因此顯現在此次選舉上。只是,國民黨在大勝後除了思考如何乘勝追擊2020大選外,也要思考如何協助勝選的15個執政縣市改善民眾最關心的民生經濟議題,這樣才是長遠思考的好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