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1978年,正好是中國美術館始建20周年。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40年來見證了時代巨變與藝術思潮的潮起潮落,也見證了中國美術的發展與成就。
新中國的美術館事業經歷了不同發展時期。1953年,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始建。1956年,上海美術展覽館成立。1957年,天津藝術博物館和廣州美術館相繼開放。1960年,始建於1936年的中國近現代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正式更名為江蘇省美術館。1962年,黑龍江省美術館始建。1963年,遼寧美術館正式開放。1977年,山東美術館始建。這就是40年前中國省級美術館的大致情況。當時,大多數省份還沒有美術館,省級以下有市級美術館的更是鳳毛麟角。而已有的市級美術館通常規模較小,設施不全,專業範圍不廣,公共教育不足,在城市中的影響力不大。當年,在沒有美術館的省會城市,相當一部分美術展覽借助於當地展覽館舉辦,縣鄉一級的美術展覽一般都在非專業的文化館、群藝館舉辦。客觀來說,40年前中國的美術館狀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而與20世紀初期相比,已有很大進步。中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第二年,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議下,才成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開啟20世紀公共文化服務事業進程。
美術館對於城市的重要性,對於一個地區的美術發展和公民素養的提升的重要性,今天已經形成廣泛共識。凡是有美術館的省市,其美術發展的水平和創作實力大多高於沒有美術館的城市。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之後,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隨著經濟發展,隨著城市發展水平以及公眾文化需求的提高,美術館事業得到長足發展。40年來,美術館事業發展的標誌性成就,一是各地美術館的建設全面展開,形成公立和民營齊頭並進的新局面,尤其是民營美術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高速發展,都說明美術館事業在社會整體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二是公立美術館免費開放,讓人們普遍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並有了文化上的獲得感。過去,對於美術家來說,一展難辦;對於公眾來說,一展難求。而現在一線城市幾乎天天都有展覽開幕式,哪怕是三線城市也是展覽不斷,美術家舉辦展覽再也不像過去那樣難上加難。在多元的展覽格局中,美術館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城市的實力和活力,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一個過去難以想象的美術館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