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中評論壇:兩岸關係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hk   2018-12-03 00:12:03
陳忠信
 
  陳忠信:台灣在中美貿易戰中有可能雙重受害

  冷戰期間,70年代美國“聯中制蘇”時,可以說是其對華政策、也是對台灣命運很關鍵的戰略範式轉換(strategy paradigm change),那是一個地緣戰略觀的改變。現在中美貿易戰,我認為也可能是一種戰略範式轉換,至少很多跡象往這走。然而,台灣不會是構建新的戰略範式(paradigm)的主導者,頂多是其中的一個要素。然而,其變化的許多不確定因素與後果,不管好的壞的,台灣直接間接都要承受。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有可能被左右夾擊、雙重受害。因此,如何在這個不很確定的形勢下掌握有利於台灣的形勢,是一件很嚴肅的事。

  最近一些因緣,在整理台灣過去三四十年來的社會思潮變化。我注意到,七十年代一開始,當時的東亞形勢激發台灣、北美的“釣運”。後來在北美,其中一股力量轉變成“統運”。當時文革吸引國際上很多革命熱情,從台灣去美國留學的華人也不例外,而當時很多留學生對國民黨是不滿的,他們認為國民黨對美日強權太軟弱,所以很自然寄希望於革命領航者的中國,轉向“統運”。但是,“釣運”中有一批人對統一沒有那麼熱衷,當時大陸文革剛要走向尾聲,他們關心台灣的問題更勝於統一,他們是“左派”,推動“左運”,不是“左統”也不是“左獨”。當時,台灣反攻大陸的想法大概衹剩官方宣傳時才被提到,沒人提了,而當時大陸正要改善中美關係,美國要“聯中制蘇”,這樣,要提武力解放台灣也是很麻煩的事情。兩岸問題的糾結在那個時候開始出現一些新的情況,所以各種想法開始湧現。例如,當時以芝加哥林孝信他們為首的一批“左運”人士認為,在統獨問題上爭執不休並不符合台灣人民現實的要求,民主才是台灣人民的出路,他們認為,沒有民主的統一,對鄉親幸福毫無助益;沒有民主的“獨立”,也衹是悲慘現狀的延續。他們對統獨問題提出一個很有辯證性思維的想法,一個十六字箴言:“不統不獨,既統又獨,統中有獨,獨中有統”,聽起來像和稀泥,但仔細玩味,其中包涵了很多可以認真思考的要素。但我想強調的是,這以後三四十年來,像這種有點辯證思維的想法大多沒有向可運作的方向去努力。

  現在美中貿易戰會怎麼發展,還沒完結,但一定會衝擊兩岸問題。在此衝擊下,兩岸也有可能處在一個轉變的過程中,轉變會怎麼發展不確定,在這形勢不是很明朗的情景下,我想起七十年代北美一些留學生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提出來當“天寶遺事”,也許可以刺激一下我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甚至朝向一些可運作性的方向去思考,那也許是對當時熱情思考問題的前行者的回應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