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效應”反映了選民政治心理發生變化
此次選舉中還有一個看點是“柯文哲效應”在全台的外溢。筆者曾在今年四月份發表在中評網上的《2020選舉 誰的勝算比較大》一文中就曾判斷,柯文哲是當前台灣政壇最符合選民政治心理取向的政治人物,即使在其因“兩岸一家親”言論道歉支持率猛跌的情況下,仍然認為這是短期現象,果不其然,很快柯文哲的支持率又再次回升,而且在當下台面上的政治人物支持排名中也是名列前茅。那麼,台灣選民心理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可以總結為一種“中性化”現象,主要表現為台灣社會的“中性選民”比例大幅上升,“中性選民”更多是一種區別於藍綠的政治群體,去政黨化趨勢明顯,對國、民兩大黨政治表現與社會治理能力皆不滿意,政黨認同度低,厭棄了藍綠惡鬥的二元政治,支持以柯文哲為代表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對候選人的個人魅力與溫和政治立場表示歡迎,議題主導占據重要位置,更加看重民生議題與經濟議題,看待大陸觀感更趨理性,逐漸跳脫了非藍即綠、非統即“獨”的慣性思維,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渴望新政治勢力開辟新道路,真正解決現實問題,求新求變心理凸顯。
在“九合一”選舉中台南市長參選人黃偉哲、桃園市長鄭文燦、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無黨籍台北市長柯文哲、民國黨籍新竹縣長參選人徐欣瑩等市長參選人,都能在民調當中拔得頭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政治立場都向中間靠攏,獨特的政治特質以及真正從政策議題出發吸引選民支持,可以看到“選人不選黨”將可能是未來台灣選舉中的重要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