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生死觀,許多中國青年人是不了解的。我們的媒體,也不會去刻意的報道。當然,一些日本的政客,從選票的角度看問題,利用國民的觀念,借此還魂極右的軍國主義思想,則是需要高度警惕的。這也是中國政府不滿安倍政權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是另外的話題,不在這裡討論。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一說。這就是戰後日本對中國的援助。我們的媒體,一般也不太願意說。
我看到的一份資料顯示,日本外務省日本官方發展援助(ODA)數據,1979年-2010年間,中國共獲得日本33164.86億日元(約2638億元人民幣)的開發優惠貸款、1557.86億日元(約124億元人民幣)的無償援助以及1739.16億日元(約138億元人民幣)的技術合作資金,總金額高達36461.88億日元(約2900億人民幣),涉及項目200多個。即便是在2005年至2010年間,日本對華援助有所減少,2008年起更是終止了對華開發優惠貸款項目,但加起來也達到2101.98億日元(約167億人民幣)。30多年來,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1990年代日本曾長期占據全球最大援助國的位置),而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國,中國的外來援助中有60%以上來自日本。
中國的兩大機場樞紐,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曾分別接受了日本31.7億和23.8億人民幣的優惠貸款援助,蘭州、武漢、西安等地機場的建設也都接受了日本的援助。中國鐵路約5200公里的電氣化改造、470個大型港口泊位中約60個等等均由日元貸款建成。北京到秦皇島的鐵路擴建工程、北京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大同到秦皇島鐵路、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地鐵一號路、上海寶山鋼鐵廠改造、重慶城市鐵路建設、青島港擴建工程、天生橋一級水電站發電項目、杭州到衢州高速公路、深圳鹽田港一期工程、大窑灣大連港一期工程等等,都有日本的資金在注入。
21世紀之後,日本援助的重心也開始從碼頭、能源、港口、鐵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領域轉向環保、技術和人才培養等,貸款的發放方式也由五年一大筆,改為一年一筆。截止2003年,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就曾為中方培訓了15000名以上的管理人員,日本海外技術者研修協會則培訓了超過22000名的中國人。新疆環境改善項目、青海生態環境改善項目、蘭州市大氣環境改善項目、吉林環境改善項目、貴州環境和社會開發項目、河南造林項目、昆明水環境改善項目等等都是2003年之後援助的。不管是對中國政府放棄戰爭賠款的感謝,還是中日貿易往來的客觀需求,無可否認,日本援助為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經濟起飛作出了貢獻,這些遍布中國的援助項目將見證中日關係的風風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