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8月20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建築。 |
中評社香港8月24日電/機會主義而非戰略眼光似乎促使歐洲和日本的對華政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中國顯然願意向美國的競爭對手開放其市場,以在一個貿易戰的醞釀時期換取幫助。
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8月22日報道,德國外長海科•馬斯提議建立一個獨立於美元的新國際支付系統、一個新銀行間轉賬系統和一個歐洲貨幣基金,以“保護歐洲企業免受(美國)制裁”。他還提議對美國互聯網公司征收一項數字稅。21日,馬斯在德國《商報》上撰文宣稱:“我們不會讓美國淩駕於我們之上。”此前還沒有任何一位西歐大國的政府代表在公開場合提出過類似建議。
馬斯在《商報》上的宣言暫時還只是空談。在制裁伊朗或俄羅斯問題上,歐洲企業不想考驗美國的決心。對與伊朗有業務往來的跨國公司在美業務實施次級制裁的威脅,已經令歐洲企業停止購買伊朗石油,并且撤出預期投資。即使歐洲各國政府創立了一個完全獨立於美國政府權限的支付系統,次級制裁仍然是一個強有力的執行工具。
機會主義而非戰略眼光似乎促使歐洲和日本的對華政策發生了這些微妙的變化。中國顯然願意向美國的競爭對手開放其市場,以在一個貿易戰的醞釀時期換取幫助。
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7月宣布了與中國企業創建開拓性的合資企業和大型的擴張計劃。德國西門子公司和巴斯夫公司也宣布了在中國的重點項目。寶馬公司則警告稱,特朗普的關稅可能會致使這家企業將生產從其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轉移到中國。
本周,日本的汽車制造商效仿了德國的做法。豐田公司宣布計劃將中國的產能提高20%,日產汽車公司則計劃投資9億美元以將產能提高30%。日本決定向中國市場擴張是美國受孤立的一個重要標志。日本在中國汽車市場所占份額遠低於德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兩個亞洲大國歷史性的緊張關系。盡管如此,日本汽車制造商嗅到了一個以犧牲美國利益為代價獲利的商機。通用汽車很可能將成為輸家,該公司很容易受到中國報複行為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