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添財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7月13日電(記者 黃筱筠)面對美中貿易貿易戰開打,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貿易戰是否回繼續延續,還要在觀察,以目前狀況判斷,對台灣沒有明顯的影響,但大家都不希望看到貿易戰再加溫,因貿易戰若持續下去,當然就會受到影響,尤其以“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電子產業為主。“如果真的打下去,後果會很難預料”。
民進黨籍的許添財曾任台南市市長、中國文化大學銀行學系主任、曾任五屆“立委”。也曾擔任“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民進黨中常委,與陳水扁為初中同學。在2013年“立委”任內,登陸參訪上海、北京。
他建議,台灣應該利用中美貿易戰的機會翻轉,將間接貿易改成直接貿易,分散生產基地到新南向國家。以前台灣到中國是“吸進”,而蔡政府新南向政策是“難進”。但在中美關係爭議下,會讓新南向難度降低,降低對中國信賴度,這時候推動新南向政策反而有利,在大環境下台灣應該要趨吉避凶。
美國日前進一步公布對中國加徵關稅的清單,擬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10%的關稅。
許添財對中評社說,目前影響還在外圍產業,還沒到核心,到目前為止,對台灣影響相當有限。但是這2千億再打下來,雖沒打到筆電或是智慧手機,但是已經碰觸到相關電子產品,台灣在電子產業的關聯性非常密切,幾乎有九成以上電子產業,“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若繼續下去當然會影響。
他指出,雖然台灣並非全部依賴中國生產,高階技術產品還是以台灣生產為主,他認為這時候可以考慮,轉單回來台灣做,原本是三角貿易現在可直接在台灣生產,反而會促進台彎的投資與產銷活動。中美貿易戰若繼續下去,我們可能會遭受池魚之殃,但是傷害沒有中國大,畢竟台灣經濟體比較小。
許添財認為,台灣可以趁這麼時候翻轉,總體而言,他不認為台灣要悲觀,而是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包括民間企業。他提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是因擔心中美貿易持續開戰,才到美國去設廠,但是到美國去,也不見得順利,因為美國人力比較貴,也不是你要多少人力就有多少,初期人員還是需要台灣人才過去美國,但是以郭的能力,應該可以克服。
他表示,中美貿易戰涉及到2025中國製造,電子產業,包括、半導體、晶圓等這是中國的命根子。美國就是針對這些而來,但一開始只是先打中興通訊,代表美國也是一步一步來,並且觀察中國反應,因美方需要顧及美國內部消費者,或是企業執行長的反應。目前要看中國怎麼回應,中國反應若讓美國滿意,美方就會放慢貿易戰速度,但若不滿意美國就會加碼,“如果中美貿易真的打下去,後果會很難預料”。
許添財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主張要讓美國再度偉大,不想美國利益被拿走,但是中國又想當亞洲的領頭羊,特朗普對於亞洲不會放棄,所以在南海議題上,美國站在與中國不同的立場,讓中國處處受阻。
他表示,在中美之間,“台灣不應該是夾心餅乾”,台灣要有能調適的可能,以及迴旋的空間,“就看蔡政府怎麼用智慧去調適”,台灣也不必因此而悲觀,對於這樣局勢發展雖不是好事,但是沒有悲觀理由,對台灣長期發展可以進一步檢討。在貿易方面,可從間接貿易調整為直接貿易。
他認為,從舊秩序要改變成為新秩序,過程當中沒有人會輕鬆愉快,長期來講也一定要有輸贏,大家都不想當最後失敗者,台灣也不能當失敗者。而美國很聰明,不會把自己發動的戰爭打輸掉,從起跑點來看,就科技發展上來看,美國仍相對有優勢。
許添財表示,美國對於中國進口依賴多是一些低成本的產品,因此美國打貿易戰要看消費市場反應,如果消費市場對美國經濟衝擊沒這麼大,那中國就會輸得很慘。因關稅提高導致物價上漲,如果美國消費者寧願買貴一點,或是減少一些消費,供需缺口問題就小。
他指出,另一個關鍵在於,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有替代性,且美國經濟相較中國來說比較好,消費者願意承受東西貴一點的可能性空間比較大。此時,美國可轉向其他國家進口,這時候中國反而受害,美國受損有限,特朗普想打的就是這樣的算盤。特朗普選在美國經濟最好的時候,中國對美依賴最重時出手,會讓中國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