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山大學張其祿:美國親台反中選舉週期現象
http://www.crntt.hk   2018-07-06 00:36:01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政治經濟系教授張其祿。(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7月6日電(記者 高易伸)台灣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政治經濟系教授張其祿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美中貿易大戰的時間點跟美國期中選舉週期息息相關,越接近美國期中選舉,美國親台或反中的態勢就會越明顯。美國常在大選前把“制裁中國”調性拉得很高,但選完後這類調性就會趨緩,長期觀察會發現這些現象都是週期性的。

  張其祿,1968年生,台灣桃園人。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台灣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美國將在本月6日對中國大陸課徵340億美元商品關稅,中國強調不屈從美方壓力,一旦美方開徵,中方也將針對大豆、龍蝦、運動休旅車、威士忌等545項美國商品課徵25%關稅。

  對此張其祿觀察,第一波開徵關稅對美中經濟體所造成的影響“還好”,兩隻大象衝突反而是腳下的螞蟻先受傷,美中有時是一種“態勢上”的衝突,但彼此都擁有足夠的內需市場,就算美中真的衝突,但緩衝空間一直存在,台灣夾在兩大之間有時候還是“中立”些對我們比較有利。

  中評社問,台灣地方選舉跟美國期中選舉幾乎同步,最近獨派團體聲勢頗高,也有禁掛五星旗等公投議題拋出,是否跟上述“選舉週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其祿說,從北京、華府及台北戰略三角觀察,華府何時比較親台?何時又跟北京關係升溫?選前不是只有台灣的政黨會表態,美國政黨也一樣會對選民進行表態,但美國往往在選舉結束後又會在結構上回到務實的一面。

  張其祿觀察,雖然美國通過友台的《台灣旅行法》或《國防授權法》等案,但不代表這些善意都是永遠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要美國大選一結束,他們還是會回到務實的層面去處理自身利益與國際關係。

  張其祿表示,台灣不可能永遠跟著美國連動,萬一美中間達成某種協議,美台關係或對台政策也可能隨時轉向,美國對台灣的友善或關係其實很容易被改變。

  針對蔡英文日前接受《法新社》專訪拋出“蔡習會”,但又呼籲周邊國家圍堵擴張的中國,有人認為蔡的說法充滿矛盾,也有人認為其意圖在仿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先拉高衝突態勢以換取妥協的會談空間?

  張其祿指出,“衝突、妥協、進步”是談判中常見的操作,不少夾在兩強之中的小國也時常利用這類調性去處理對外關係,先提高籌碼才有談判空間,台灣近期感覺“獨派”聲浪較大,但這也是台灣選舉週期將至的一種現象。

  對於中美的過招,張其祿說,特朗普短期還是為了自己的期中選舉,長期而言就是要爭取連任。他執政風格確實不同過去典型的美國政治人物,也敢做出較大膽作為,部分策略也收到奏效之功。例如特上台後拉了不少美國企業回到美國本土或讓“中國製造2025”轉趨低調等。特本身就是個精明的商人,也善於把商業談判手段運用在政治上,前段時間美國看似要跟朝鮮開戰,但美朝領導人還是上了談判桌。美國現在對中國祭出制裁,不僅對支持特朗普上台的選民有個交代,對於美中經濟體的傷害也還不至於造成太嚴重後果。他甚至保守認為,美中之間的貿易衝突還不至於太過嚴重。

  美中貿易大戰磨刀霍霍,是否衝擊台灣企業、投資人與金融市場信心?

  張其祿說,台灣是淺碟市場,有時兩隻大象衝突自己沒事,重傷的卻是腳下的螞蟻。台灣應該盡量保持中立,勿單壓某一邊,這樣會比較安全。美中貿易大戰開打對我們的企業、金融市場一定會起到預期心理。他建議蔡政府應學學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或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朝鮮、菲律賓也夾在美中之間,但他們玩得靈活漂亮。

  張其祿認為,民進黨在台灣其實更容易得到多數選民的信任及支持,也應該要更有能力去處理兩岸關係或讓政策更為靈活,但台灣任何政黨執政後都遇到“結構性”的全球化M型發展或服務業整體低薪的問題,與其面對年底選舉各政黨在單邊統獨意識型態上打轉,倒不如實際去解決台灣社會有關年輕人低薪、百姓民生、居住或社會治安等民眾所關切的問題。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了,選票自然會回來。否則觀察最近幾次政黨支持度民調,民進黨其實正在流失年輕世代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