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陳麗麗:蔡式“台獨之路”須遏制消解
http://www.crntt.hk   2017-06-16 00:18:32
閩南師範大學台商研究中心主任陳麗麗(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作者 陳麗麗)蔡英文當局執政一年多來,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披上“民主和民意”外衣,高舉“和平與對話”的旗幟,以理性謙卑示外,以不立即觸碰底線為掩護,為策略,採用閃速熔煉、碎步快走方式逐步擴大和深化“去中國化”進程。蔡英文漸進式建構邊緣“台獨”系列工程,以量變求質變,全面持續推動“頑性台獨”,走上了一條新的蔡式“台獨之路”,企圖實現“和平獨立”。蔡式“台獨之路”已經啟程蔓延,綁架欺騙選民真相敗露。蔡式“台獨”等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發展與蔓延,已成為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挑戰,必須遏制消解,絕不姑息。

   一、蔡式“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公然挑戰血緣中國、文化中國和政治中國

  “文化台獨”是一種在思想文化、意識形態領域謀求“去中國化”,以鼓吹台灣文化獨立性來支持“台獨”的社會文化思潮。“文化台獨”實質就是要在歷史、文化、民族和國家認同上“去中國化”,徹底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弱化台灣人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培植分裂主義土壤。“文化台獨”的目的是將台灣從中國的母體中分離出去,要在台灣人民的思想意識中建立“台灣獨立”的觀念,完成“獨立建國”。

  經過蔡英文當執政一年多來的升級與全面布局,“文化台獨”之文化思想體系和實驗推進計劃已基本形成。2016年5月23日的“去孫中山化”行動、2016年5月31日撤除微調課綱,推動“教育台獨化”、2017年2月以轉型正義為名,全面推動“去蔣化”與污名蔣介石行動、2017年3月掀起的“將媽祖政治化與污名化”輿論戰、2017年4月取消遙祭黃帝陵“去祖化”,近期持續推動的“去孔化”、“醜化鄭成功”與“去鄭成功化”、“去中華民國化”、“去沈化”、將“台獨之父”鄭南榕自焚日訂為“言論自由日”、推動制訂淡化中華文化的《文化基本法》、建立“台灣國家化”表述與話語、試圖“貨幣台灣國化”、企圖以“台僑”取代“華僑”等等“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分裂行徑,已經將“文化台獨”升級並深入到公然挑戰血緣中國、文化中國和政治中國層面。

  蔡式升級版“文化台獨”活動不僅成為台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社會生活等所有領域全面“去中國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台獨”提供著理論指導、精神支柱和社會思想文化基礎。“文化台獨”通過欺騙島內大眾,將民眾綁在“台獨”分子反對、抗拒兩岸統一的戰車上,以島內民眾的福祉為擋箭牌,以實現少數“台獨”分子分裂中國的政治野心,對兩岸和平統一和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

  二、蔡式 “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為主軸的“經濟台獨”,窒息台灣經濟社會發展,致使台灣日趨邊緣化,綁架欺騙選民,值得台灣民眾覺醒與深思

  “經濟台獨”以全力弱化兩岸的經貿往來,逐漸削弱兩岸的經濟連接為目的,以減少台灣對大陸的所謂“過度依賴”,維持台灣在經濟層面的“主體性”和“自主性”為幌子,旨在推動和實現“遠中”、“脫中”的“經濟台獨”進程,企圖形塑“台灣國家”經濟支柱。

  蔡英文“520講話”實質上是 “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的“經濟台獨宣言”, 開始在經濟上推行“遠中”、“脫中”的“經濟台獨”路線。蔡英文執政一年多來,翻轉兩岸經貿政策。在“重國際輕兩岸”、“重美日輕大陸”與“重南輕西”的經貿戰略下,強化同美日經濟合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以分散與削弱兩岸經濟合作,企圖為此改變兩岸經濟的持續融合,實現“台灣經濟的自主性與主體性”,公然挑釁經濟中國。

  蔡式 “經濟台獨”害慘台灣經濟,窒息台灣經濟社會發展,致使台灣整體走向衰落。當今的台灣,經濟衰敗、政治內鬥、薪資停滯,社會對抗……等等負面日趨加劇,一個個奇跡紛紛崩坍,台灣社會之衰敗程度在不斷加劇。

  就經濟大環境而言,台灣政治與社會因素對產業及經濟發展的干擾、影響叠加負面越來越大,台灣營商環境日趨惡化。台灣經濟發展的社會政治大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政治與選舉成為整個社會的焦點。民粹主義泛濫,左翼社會思潮興起,不再重視經濟增長,當局對企業的政策支持與扶持弱化,污名化大企業,反商反財團氣氛日益濃厚,經濟發展問題被邊緣化。

  蔡英文執政一年多來,從經濟表現來看,台灣的經濟增長率有所回升,經濟增長率為1.4%,2017年第一季度,台灣的經濟增長是2.5%左右,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貿易,也不如外界一再唱衰的論調,反而從國民黨執政的負成長11.5%至成長9.4%,所有的這些現象,主要原因是台灣經濟是外向型經濟,2016年、2017年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第8、第9個年頭,與世界經濟繼續呈現溫和復甦態勢以及大陸近年來經濟好轉的外溢效應,與蔡英文當局的施政政策沒有太大關係。

  目前,台灣地區的經濟困局、結構性問題不但沒有改變,還隱藏了更大的風險,台灣地區正在日趨被帶向邊緣化的危險境地。“一帶一路”是一個橫貫亞、歐、非大陸的自由貿易平台,它是用中國大陸的動能帶動整個沿線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市場無比巨大。蔡英文執政一年多來,極力回避“一帶一路”,在“經濟台獨”路線與“政治優先”的思維下,為了一己不可告人的分裂中國的目的,企圖阻隔以外向型為主要特質的台商企業融入“一帶一路”發展大格局,斬斷台商企業轉型升級走向世界實現全面再發展機遇。

  不僅如此,台灣工商界認為台灣的投資環境存在嚴重的缺地、缺人、缺財、缺電、缺水等“五缺”,其中最大的風險是缺電。台積電“棄台投美”疑雲未散,“台積電現象”清楚的表明,缺電、缺水等原因已經成為台灣企業“棄台投美”的重要原因。同時,蔡英文當局在島內推行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經濟改革也都是失敗的。上台執政一年來,2017年島內民間投資預測僅成長1.85%,創5年來新低;首季青年失業率12.07%,也創近3年同期最高,實質薪資更倒退17年。一年來台當局在拼經濟方面交了白卷,所推動的政策對於帶動投資與就業的效果非常小。蔡英文“經濟台獨”路線與“政治掛刷”思維致使台灣經濟日趨邊緣化,值得台灣民眾覺醒與深思。 

  三、以 “裹挾化”、“社會化”、“年輕化”、“網絡化”為特征的蔡式 “社會台獨”,預示著蔡英文正在加快推進建構蔡式“台灣共和國”進程

    蔡式“社會台獨”以確立“台灣獨立”為價值取向,以社運團體為組織形式,以“去中國化”為主要特征,以維護“台灣社會主體性”為鬥爭策略,為“台獨”服務的政策主張和社會運動。在台灣的政治發展過程中,社會運動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社會台獨”以抵抗“中國因素對台灣主體性的侵襲”為戰略目標,假借“中華民國”、“台灣主體意識”等外殼上市“台獨”訴求。在話語論述上將“台獨”與困擾著台灣青年的高物價、高房價、低就業、低薪資等 “社會權利”相結合,不斷誘發台灣年輕人的失意心理並將社會問題導向大陸,看起來訴諸公平正義“社會權利”,實際上卻被裹挾著導向“台獨”,並釀成“一呼百應”的畫面;在“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布局下,台灣新生代從小接受“台灣主權獨立”、兩岸“一邊一國”的社會化教育,“台獨”勢力順利的尋找到了一個新的“台獨”理念的承載階層,即青年群體和小知識分子,建構了廣泛的“台獨”社會基礎;“社會台獨”實施網絡傳播與街頭運動結合的行動模式,逐漸凝結、整合、凝聚一批新興的社會力量,形成強大的“社會台獨”政治社會化效果,並利用台灣支撐民主政治運行的軟環境(民眾心理導向)的不足和缺乏理性的參與,喚起所謂的“台灣民主”,拋出了所謂的“民主參與的熱情和知識”,操控綁架所謂的“民意”,遂行政治奪權之目的。這種精英借用“民主”民意以擴張自己權力的運作,即政治學所謂的民粹主義。民主政治蘊含的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去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全部精髓和訴求被全數掃蕩。

  為實現 “台獨黨綱”提出的 “建立台灣共和國”終極目標,蔡英文當局重新執政以來,以“中華民國”包裹“台獨”,沿著“中華民國台灣化”(不再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國家化”——“台灣獨立化”——“中華民國台灣國化”這一蔡式“台灣共和國”的“台獨”運作邏輯和軌跡運作與發展。蔡英文以“台灣——國家”為主軸論述台灣政治定位和兩岸關係, “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憲法”成為她偶爾提及裝飾與掩蓋“台獨”的詞匯。未來,蔡式“台獨”推進過程中,將可能進一步圍繞 “台灣入聯”等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不斷製造“台獨”分裂事端,企圖以此誘發兩岸持續對立與對抗,以激發島內民眾對大陸的不滿意情緒。

  從蔡式“台獨之路”的發展趨向看,可以預期:蔡英文當局企圖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前提下,在所謂“維持現狀”幌子下,持續推進其 “和平台獨”與“頑性台獨”策略,形塑“台灣國家”的蔡氏“台獨”方向不會改變。未來蔡英文不會公然搞“激進台獨”尤其是“法理台獨”。但是,蔡英文可能會間歇性的圍繞現行“憲政體制”做文章,推動諸如 “修憲”與修改“公投法”等邊緣“激進台獨”系列舉動,相機推出“准法理台獨”舉措,並向“法理台獨”無限逼進。如果未來在“修憲”中將“中華民國憲法”中的“固有疆域”取掉,或改為“現有疆域”,就等於架空“中華民國憲法”,就在法理上實現了“中華民國台灣化”,等於變相的實質獨立,大陸應高度警惕, 兩岸同胞應該團結起來,作好準備,堅決遏制消解“台獨”分裂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

  (作者:陳麗麗,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專家、教授,閩南師範大學台商研究中心主任,兩岸關係理論漳州研究基地專家、副主任,台商研究中心主任)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