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東鳳梨釋迦農哭 饒慶鈴:不可能棄陸市場
http://www.crntt.hk   2022-06-01 10:50:32
台東縣長饒慶鈴賣力推銷釋迦。(饒慶鈴臉書)
 
  鳳梨、釋迦內銷平均價格不佳,“農委會”農糧署今年三月啟動轉作計劃,建議農民轉種多元化的新興果樹,像是刺番荔枝、酪梨、山竹、榴槤、臍橙、紅毛丹等,每公頃補助十萬元(新台幣),也可選擇嫁接換種大目釋迦,每公頃補助五萬元,今年起分四年共要轉作1000公頃,共計補助一億元。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道,在鹿野種植近十公頃鳳梨釋迦的方先生表示,考量轉作成本、競爭力以及考量台東的颱風和焚風氣候因素,政府提出的品項部分並不合適,農民轉作意願不高。以紅毛丹和山竹等為例,一甲地光是種苗成本就超過50萬,然而鳳梨釋迦只要6萬,且山竹要種植八年才會結果;其他水果像是榴蓮產量不高,難以與東南亞國家競爭,酪梨則在全台都適合種,缺乏獨特性,最後恐怕也是供過於求。

  另一名在台東市和卑南鄉都有種植鳳梨釋迦的農民小陳(化名)表示,鳳梨釋迦盛產季落在12至4月,由於他的種植面積較大,採收時所需人力不足,因此需要調節產期,以燈罩方式分梯次延長採收,產季最長到五月才採收完畢。但日前詢問農會,轉作獎勵早已在二、三月底截止,“我的釋迦都還沒採完,難道還掛在樹上的要通通砍掉?獎勵措施根本是欺騙農民,至少要延到七、八月比較合理”。

  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多數農民反應,工資很貴,政府每公頃僅補助十萬,但光是果樹減除和整地就沒了,還要投入種苗、人工和機械栽植費用。此外,考量台東縣對外運輸成本極高,轉作也需要歷經三年以上時間才能產量,建請“農委會”針對廢園、轉作都個別給予十萬補助,且與減產三管齊下,才能讓產銷達到平衡點,農民才能賺到錢。

  饒慶鈴坦言,在報關過程中,陸方反應介殼蟲的有害生物問題已有兩三年的時間,因此縣府去年提出“病蟲害零檢出”的策略,改良場推行病蟲害方式可達到80%以上的防治率,希望農民從田間管理就達到該標準,並透過縣府補助的109台空壓機自主清消,進行後續20%處理,最後於集貨場進行最後清消,可以將病蟲害抑制到1%以下。不過很可惜,去年八月份開完正式零檢出會議,正在努力和改變的同時,九月就接到暫停出口的訊息。

  饒慶鈴進一步指出,台東是農業大縣,釋迦產業發展至今超過二十年,種植面積5100公頃,年產量六萬公噸,鮮果產值超過50億,加上農藥、資材、包裝、授粉、集貨、冷鏈等上下游產業群聚,形成“釋迦產業鏈”,可謂台東最具代表性作物。中國大陸佔鳳梨、釋迦95%的外銷市場,以短中期發展來看,重新尋找市場至少需要三年以上,因此不可能一夕就放棄大陸市場,“我們理解“中央”立場,但我更肩負幫農民行銷、維持通路的使命”。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