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鑒真東渡的傳奇與文化遺產
http://www.crntt.hk   2021-04-29 15:09:03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光明網報道,3月27日至5月16日,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鑒真和尚與戒律的歷程”特別展。該展旨在緬懷日本佛教之恩人鑒真的遺德,展示自鑒真東渡到近代的漫長歷史中佛教戒律在日本的發展歷程。由奈良唐招提寺收藏的日本國寶“鑒真和尚坐像”,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肖像雕刻作品,借此展覽之機在京都公開展出,距上次展出時隔45年。

  《續日本紀》《唐大和尚東征傳》記載了鑒真抵達日本的具體行程。公元753年11月16日,鑒真第六次乘上赴日的船舶,12月20日到達日本薩摩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兒島縣南薩摩市境內)。第二年2月4日他終於抵達奈良,公元763年6月鑒真在奈良逝世。

  鑒真生於公元688年,14歲出家,54歲在大明寺向日本來使承諾東渡時,已是功成名就的授戒大師。在第六次起航東渡前,日本遣唐使正使藤原清河請求唐玄宗派鑒真赴日,但未獲玄宗支持。在遣唐使副使大伴古麻呂的堅持下,最終鑒真得以乘坐副使船只赴日,同行的還有同為遣唐使副使的吉備真備。鑒真東渡從承諾到實現,等待了11年的光陰。鑒真的承諾緣起於日本聖武天皇派往唐朝的榮睿、普照兩位留學僧,他們受命從唐朝招請佛教的授戒師。兩位留學僧在唐朝尋訪多地未果,終在揚州大明寺有機會拜請鑒真。鑒真不畏東渡艱險,自認為身負傳播佛教使命,承諾“諸人不去,我即去耳”。當時的鑒真是南山律宗的繼承人,已為四萬多人授戒。前五次赴日過程中,鑒真一行遭遇過唐地方官員的阻攔、海上風浪的肆虐、同行夥伴的離去等困苦。鑒真第六次出發時,從唐朝帶領24人一同赴日,最終成功踏上日本國土,此時榮睿已客死中國鼎湖山龍興寺。普照陪鑒真同期返回日本,隨行人員除唐人外,還有胡國人、昆侖國人、瞻波國人。

  全程追隨鑒真六次東渡的唐朝弟子思讬撰寫的《大唐傳戒師僧名記大和尚鑒真傳》《延歷僧錄》,展現了鑒真東渡的過程及唐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情況,後者是日本奈良時代僧侶、文人的傳記總集。這兩部作品雖未完整流傳後世,但據保存下來的部分記載可知,公元754年4月,鑒真在奈良朝首都平城京的皇家寺院東大寺建戒壇,為聖武上皇、孝謙天皇等四百餘人授菩薩戒,這是首次在日本舉辦的登壇授戒儀式。公元756年5月,鑒真被任命為“大僧都”,成為當時日本佛教界的五大首領之一。公元758年8月,淳仁天皇登基時宣布,贈鑒真“大和尚”號,請其專門從事培訓僧尼的工作。從759年開始直至763年逝世,鑒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並在該寺設戒壇授戒。

  鑒真東渡極大促進了日本奈良社會的文化發展。《唐大和尚東征傳》在鑒真逝世16年後(公元779年)寫成,是最早由日本人用漢語書寫的記述鑒真事跡的作品,是有關鑒真研究的最重要史料之一。據相關記載,鑒真在日本被稱為“律宗開山祖”“天台宗先驅”,他帶去的經卷數量為35種850多卷。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最澄,最初是在鑒真弟子法進的教誨下學習鑒真一行帶來的天台宗典籍,後又赴唐朝留學,返日後終成一代宗師。鑒真還有“醫藥始祖”“文化之父”之稱,證明他除了傳播佛教文化外,還給日本帶去了醫學、建築、書法等方面的先進文化。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