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打贏碳達峰碳中和綠色轉型攻堅戰
http://www.crntt.hk   2021-03-22 09:06:01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這是一場硬仗,很難一蹴而就,需要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系統謀劃,久久為功,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猛增導致氣候變化,並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有效扭轉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局面。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十三五”約束性目標任務,同時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3%,都提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也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示範引領和重要貢獻。

  “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新征程啟航。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前力爭實現碳達峰,還不足10年,我國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減排的速度和力度都要比發達國家大得多。不少發達國家已經實現碳排放和經濟增長脫鈎,而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能源消費總量仍然處於上升通道,因此“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碳達峰的關鍵期與窗口期,需要加快由高碳體系向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總體布局,轉變對傳統資源禀賦、能源體系和產業結構的路徑依賴,推動包括基礎設施、生產方式、技術標準、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革新與改變。

  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關鍵。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從結構上看高碳的化石能源占比約85%。要達到減碳目標,必須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一手抓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總量控制和利用效能提高,一手抓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新能源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將不斷增加,最終占據主體地位。同時圍繞著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電動汽車、清潔供暖、屋頂光伏、家用儲能、智能家居以及電能替代的廣泛應用,使得用電負荷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面對源荷兩端重大變化,電網功能與形態也需要進行深刻變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意義重大,勢在必行,需要從更高的層面做好協同工作,即通過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機制改革共同推進這一工作。

  要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還必須加速推動工業、建築、交通等行業領域大規模去碳化,爭取實現部分地區提前碳達峰。工業領域要加碼節能減排,推動效能提升;交通運輸領域加快對石化產品的替代,推動電力、氫能等二次能源在城市交通上的普及利用;建築領域要提升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築,爭取建築用能零排放。
  這一切的實現有賴於科技創新。在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的同時,還應加大研發投入,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盡早在國際低碳技術的大潮中搶占身位、贏得先機,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現將“碳達峰”曲解為“攀高峰”的現象,認為2030年前還可以繼續大幅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十四五”期間乃至很長一個階段,如果不能遏制化石能源的增長,尤其是煤炭的增長,將對碳達峰產生巨大的壓力。各地方各行業必須正確認識這一點,轉變發展觀念,防止形成碳鎖定效應,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將投資更多轉向支持低碳、綠色的項目。

  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亦是如此,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反對奢侈浪費,鼓勵綠色出行,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也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能力的一場大考。受工程建設與體系轉換等周期性與階段性的因素影響,這種全面的系統性轉型很難一蹴而就。並且,面臨著外部複雜環境與科技創新突破的不確定性,需要同時處理好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短期與中長期的關係,我們要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決心,增強抓好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中國貢獻。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璐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