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理解“新發展格局”
http://www.crntt.hk   2021-03-13 08:45:01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今年全國兩會,“三新”,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成為會內會外普遍關注的話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符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順應了新型經濟全球化的國際期待。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的特征將更加明顯,經濟增長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依托國內市場構建國內大循環,需要清理堵點,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經濟循環動態平衡。

  經濟日報發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文章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循環是一個統一體的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辯證關係,不能割裂開來、片面強調某一方面。從更高的戰略層面認知,新發展格局應當是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發展格局,是確保自主可控、安全有利、“做好自己”的實現路徑,有利於從容應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變化趨勢,從而為對內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大堅實的財富效應與物質保障。

  文章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重在正確處理好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關係。一是要把握好自主可控、安全有利的原則,在國際循環中分辨是非、分清利弊,比如招商引資要注重導入產業資本,對金融資本流入宜謹慎,對債務資本泛濫侵入要阻擋;二是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對不同地區城市、行業企業就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循環開展分類指導、精准施策,對優勢明顯的行業如汽車、家電、建築業等應鼓勵其參與國際競爭,對優勢不明顯、成長中的行業企業實行國內培育;三是要注重區域協調發展,將東部地區的行業企業產能盡量導向中西部地區,通過國內大循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而不是一味地向東南亞以及具有成本優勢的國家擴散;四是應大力開拓歐盟、東亞、“一帶一路”沿線和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建立與拓展更廣泛的國際經貿合作“朋友圈”,實現國際循環的新型經濟全球化再平衡。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擺脫對不符合新發展階段要求的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創造了世界奇跡。然而,一些經濟發展模式也存在不可持續的弊端,應當盡快實現轉型升級,比如資源套利型應當朝著創新驅動型轉變、規模擴張型應當朝著投入產出型轉變、人口紅利型應當朝著知識創意型轉變、債務資本型應當朝著節制資本型轉變等,以切實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舉例來說,野蠻生長型模式理所應當向綠色生態型模式升級。過去一段時期,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產業結構出現低端化、同質化明顯而集群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令中國付出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解決好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營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才能真正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
構建新發展格局任重道遠,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面向2035年遠景目標久久為功“做好自己”,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一定會躍上新台階,世界也必定會進一步擁抱中國。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