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廢棄礦山蝶變國家4A級景區
http://www.crntt.hk   2021-01-03 17:26:50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據新華社報道,新年伊始,位於海南省儋州市的蓮花山景區游人如織。在探訪山水勝景和地貌奇觀之餘,遊客紛紛掛起紅絲帶、製作紙燈籠迎新祈福。開業半年多,這個新景區已接待遊客約20萬人次,並於2020年11月獲批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礦坑化身人工湖,采石礦邊坡改造成雕塑,廢棄礦山竟然能建成景區。”徜徉在青山綠水間,山東遊客陳立勇嘖嘖稱讚。而兩年多前,這裡還是地質災害頻發的廢棄礦區。上世紀50年代起至2012年,原海南農墾藍洋農場出讓石灰岩采礦權,礦區長年開採留下6個采石坑,其中,最深的一個深度達50多米,長寬各400多米。

  采礦帶來經濟收益,但欠下一筆難以估量的生態賬、民生賬。地貌和植被嚴重破壞,暴雨來襲時災害頻發。原海南農墾藍洋農場22隊職工陳勇靠種植橡膠為生,由於膠園周邊碎石遍布,土壤稀薄,養分不足,他種植的橡膠樹10多年後才開始少量產膠。

  “掠奪式開採成為幾代農場職工揮之不去的民生痛點。”海南農墾旅遊集團總裁助理、蓮花山文化景區執行董事鄭夏鴻說,周邊職工和群眾養殖的牛羊頻頻掉入采石坑難以施救,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常將橡膠樹等經濟作物衝毀。

  2017年,原海南農墾藍洋農場分公司啟動生態修復,投入大量資金移除廢棄石料,對部分山體進行加固。徹底補上生態欠賬還需長期治理,但成本高昂令企業難以承擔。隨著該公司改制成為海南農墾旅遊集團,“礦坑上建景區”的設想應運而生。

  “礦山治理修復不能走只講投入、不講回報的老路,要實現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海南農墾旅遊集團董事長石向榮介紹,企業基於自身優勢和當地資源禀賦導入旅遊產業。礦坑修復能盤活數百畝建設用地,可以解決旅遊發展用地問題。修復基礎上挖掘礦山特殊地質地貌景觀,還能與當地氡溫泉等旅遊資源進行整合。

  激活生態資源的價值,首先要讓滿目瘡痍的礦山重披綠裝。宜林則林、宜草則草開展生態修復,景區職工全員上陣清理出2600多車垃圾,又從山下拉來5000多車肥土鋪在廢石渣上,種下2萬多株樹苗、200畝草皮和花木,綠化邊坡10萬餘平方米。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