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脫歐風雲導致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惜在最後一刻施展“彈弓手”,押後國會下議院對脫離歐盟協議的表決,再往歐盟尋求讓步。英國能否“軟脫歐”,讓特雷莎·梅得保相位,降低脫歐對英國和歐盟經濟以至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力,很大程度繫於英國各政黨和議員的政治盤算。
星島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英國數年前公投意外得出贊成脫歐的結果,保守黨首相卡梅倫引咎下台,由特雷莎·梅接任。由於國內始終有相當多人反對脫歐,甚至保守黨內部支持脫歐者都分軟硬兩派,特雷莎·梅不可能與歐盟達成一個面面俱圓的協議,只能寄望議員權衡輕重,接受一個並不完美但可望落實的協議安排。
有關協議草簽文本提交下議院,原定當地時間昨日表決,但是議員辯論了三天,特雷莎·梅見勢色不對,協議勢將被否決,臨時決定把表決日期推到下個月,自然令反對協議的議員罵聲四起。
協議爭議條文 留詮釋空間
協議的最大爭議點是其備用“擔保方案”中,有關愛爾蘭共和國與隸屬英國的北愛爾蘭之間邊界通關安排。當年英國政府與爭取北愛獨立各方達成《北愛和平協議》,得以結束肆虐數十年的血腥衝突和恐襲,條款之一就是愛爾蘭與北愛之間人貨自由進出,由於大家同屬歐盟成員,自然水到渠成,現在英國要脫歐,就產生了問題。
英國和歐盟都希望維持愛爾蘭和北愛之間的人貨自由流通,“擔保方案”容許在英國與歐盟未達成共同市場或自由貿易協議期間,兩愛之間可以沿用原有安排,這意味人貨可以自由進出北愛和歐盟,反而在北愛和英國其他地方之間要設立關卡,引發英國自主權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