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日本社會中的藥品特別是苯丙胺類興奮劑的濫用現象仍未能立刻消除,直到1954年後才慢慢減少。從1946年底盟軍司令部放開藥品限制到1957年,這一長達10年的時期被稱為日本戰後第一次藥物濫用高峰期。
截至1954年,日本大約有200萬人以上使用過苯丙胺類興奮劑,經常使用者達100萬人,有20萬人因此入院。據1954年一項問卷調查統計,在12萬名調查對象中,8865人有過興奮劑的使用經驗,約占總數的7%,其中20歲-29歲的年輕人竟占六成以上。
興奮劑的泛濫給日本社會帶來嚴重的治安問題。一方面,儘管當時興奮劑遠不如現在價格高昂,但成癮後仍然資金消耗很大。為籌集毒資而導致的兄弟翻臉、殺父弑母等家庭暴力和街頭盜竊、搶劫等暴力案件屢有發生。另一方面,吸食興奮劑後因其精神異常導致的暴力事件也不在少數。發生在1954年的兩起暴力案件震驚了全日本。一起是發生在4月19日的“鏡子事件”。一名叫阪卷修吉的年輕人在吸食興奮劑後進入東京市一家學校,奸殺一名7歲小女孩。另一起發生在大阪市,一名吸毒者在吸食興奮劑後,在中津運河邊將在運河邊釣魚、玩耍和散步的男女老幼共6人推進河中,3名成年人獲救,3名兒童卻不幸溺亡。到第一次藥物濫用高峰基本平息的1959年,因販賣吸毒而導致的暴力事件仍不時見諸報端。
遺毒:借日本黑幫擴散全球
普通人的痛苦卻是毒販的幸福。此次藥物濫用風潮中最大的受益方無疑是日本黑幫。一如當年美國黑手黨借販運私酒起家,在“覺醒劑取締法”頒布後,興奮劑價格扶搖直上,黑幫乘虛而入,建立起了龐大的地下營銷網絡。日本黑幫從最初的偷運、販賣毒品,到自制毒品,不僅找到了新的財源,賺足金錢,還以此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和社會影響力,日後第二次、第三次藥物濫用風潮中,都少不了日本黑幫的身影。
日本黑幫也是冰毒在全球泛濫的最初推手。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日本黑幫為逃避政府打擊,與韓國黑幫勾結,在韓國生產毒品後返銷日本,使得冰毒生產技術流入韓國,70年代日本黑幫又發現結晶狀冰毒,即常見的現代冰毒。隨後,冰毒生產技術傳入多地,並在90年代蔓延到全球,取代海洛因成為新一代毒品之王。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