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設備安裝十分困難。重達60噸的反應堆壓力容器,需十多輛汽車牽引,小心翼翼地翻越十幾公里山路;沒有大型裝卸設備,只能發動群眾推、拉、頂、吊,想盡辦法將其“挪”進廠房。
工程技術人員邊研究、邊設計、邊實驗,用5年時間實現了預期目標。1970年8月30日,第一代核動力陸上模式堆滿功率運行,一次成功,我國終於讓狂暴的核能可控運行,擁有了自己的核動力,並同時實現我國核能第一次發電!
現場總負責人彭士祿禁不住哽咽……
那些“彭大膽”們
彭士祿被稱作“彭大膽”。身為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之子,他選擇專研核動力科學報國,擔任了第一代核動力陸上模式堆的技術總負責人,也是我國核電事業的“墾荒牛”。
科學的道路,從不平坦。彭老的思維往往只有少數人能夠理解。更多時候,他處在反對意見的合圍之中。
團隊中有學電的、有學化工的、有學儀表的,經常發生激烈爭論。人們還記得彭老常說的那句話:“不要吵,做實驗,用數據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