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到底好不好?“剛性兌付並不利於資產定價,也不利於資產管理行業健康發展。過渡期延長的一個直接影響是,傳統銀行產品與淨值型理財產品多出1年並行期。這意味著,投資者可在未來近一年半內繼續買到傳統產品,也有了更多時間認識與適應淨值型理財產品。”中證金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力禾認為,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有利於行業平穩健康發展,也有利於部分持有舊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減緩贖回壓力。
實際上,目前淨值型理財產品整體收益水平已超過傳統產品,但由於部分投資者難以接受淨值型產品淨值波動與短期可能出現的虧損,導致整體銷售並不理想。過渡期延長使得投資者有了更充足時間認識淨值型產品運行模式與檢驗淨值型產品實際收益,有利於銀行理財發行機構引導投資者轉化。
銀行理財也會負收益
延期讓很多持有保本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鬆了一口氣。實際上,這些投資者並沒有看到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優勢,更忽略了公募基金近1年“爆炸式”發行紀錄。
淨值型理財產品與基金在監管機構、投資範圍、銷售渠道、信息披露等方面差異較大,一般而言,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優勢在於固收,投資範圍比公募基金更廣,可以投資非標準化債券資產,持有單只證券的市場比重可達到30%;公募基金在權益類投資上更加擅長和專注,購買場景更加多元化,信息披露更加及時全面。具體來看,在認購費方面,淨值型理財產品認購費一般為零,清算時要扣除托管費、銷售管理費、業績報酬等;公募基金則有約1%認(申)購費、贖回費、托管費等。在投資範圍上,銀行理財只可以投資非標準化債券類資產,基金投資均為標準化資產,可以投其他基金(FOF)。
總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固收類、指數、量化、FOF等產品投資,均可以在公募基金中找到對標的產品。公募基金具有稅收優惠、投資門檻低、流動性較好、信息公開透明等優點;銀行理財產品相比之下,信息公開透明度、收益相對較低,申購費與贖回費相對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