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關注:兩岸學者澳門論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hk   2024-09-02 00:09:39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中國大陸研究學會會長楊開煌小結發言。(中評社 李子寧攝)
 
  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在小結發言中表示,大陸在兩岸關係上具有主動性和主導性,台灣政局的變化只能是一個挑釁因素,不會左右兩岸關係的走向,這是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我們不應忽視挑釁者在配合美帝政策所造成的干擾,但也無須視為兩岸關係的主要變數,擺正台灣政權在兩岸關係上的位置,是正確預見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

  楊開煌也指出,台灣在回應兩岸關係問題時存在的三個盲點:一是把兩岸關係比喻為“戀人關係”,從而指責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是“要求必須以結婚為前提的戀愛關係”。事實上,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兩岸關係基本的本質不是“統一”,而是“再統一”;不是要不要“結婚”,而是允不允許“分裂”,如果把前提搞錯,後面的推論自然就無法成立,我們必須正本清源,兩岸“戀愛說”並不成立。

  二是台灣在處理兩岸關係時,總會基於過去的經濟發展成就,自然而然地產生優越感和驕傲感,從而瞧不起大陸。但如今形勢巨變,如果台灣一味裝睡,不願、不肯、不敢務實面對,依然熱衷於以自己為標準,把兩岸的差異,視為優劣、好壞,必然沒有前途。

  三是部分台灣人用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孤兒》來“正當化”反中情結。事實上,該書原名為《胡志明》,因與前越共領導人姓名重名而改名。原書名之意是“為什麼不講明自己的志向”。楊開煌說,當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下,出現身份認同焦慮,書中主角胡太明由於自幼中國式私塾教育根深蒂固於其意念之中,因此對中國同樣抱持著一定程度的嚮往。所以,書中在講到台灣人民處境時,其深層原意是台灣人應大聲說出我們是漢人,是中華民族。換言之,台灣人在國際上有身份的焦慮,但不應有民族認同困擾。從此一角度理解中國大陸當前的對台政策,才能真正理解北京當局的思考。

  楊開煌指出,和平統一應分為方法和目的兩個部分來看。他認為,在和平統一的方法上,大陸已經從過往的“兩黨協商”、“先經後政”等模式,如今轉為“融合發展”。和平統一的目的也有所轉變,最早時期和平既是路徑也是目的,但現在和平統一是為了長治久安,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台灣問題,成為世界解決各種政治上疑難雜症的典範。同時,他也指出,融合發展不只是單向的惠台,也要協助台灣人民的發展,尤其是台胞在海外遭受不公平歧視和待遇時予以協助,這也是融合台灣的一種表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