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山論壇:候昂妤談孫子兵法的慎戰與合作觀
http://www.crntt.hk   2023-10-31 00:27:30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林艶攝)
 
  侯昂妤認為,我們讀《孫子兵法》不僅要單獨的讀,還要把它結合《論語》、《易經》和《老子》一起讀。如果說中國的文化是一個房子,《論語》、《易經》和《老子》《孫子兵法》就是四個柱子,《孫子兵法》毫無疑問是受到了仁的思想。對將軍的思想是“智信仁勇嚴”,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其中,慎戰思想應該說在國外是得到了很多戰略學家的推崇,《孫子兵法》傳播到世界最早是735年,通過吉備真備傳到了日本。在法譯本是1772年,這是法國啟蒙運動的時候。隨後18世紀、19世紀有了英譯本、俄譯本、捷克語的譯本。1946年的時候,利德爾·哈特在他的《戰略論》里,序言用了十幾條孫子的警示名言,最推崇的就是“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他認為這個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的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1963年,格里菲思的音譯本說人類發明了威力這麼大的自相殘殺的核武器以後,完整的翻譯《孫子兵法》非常必要,也就是說慎戰思想不僅在中國傳承下來,而且對世界也是有很大的貢獻。

  侯昂妤也談了她對《孫子兵法》的合作觀的看法,她說,中國有一個成語“同舟共濟”,這個成語就來自《孫子兵法》,《孫子兵法》講述了一個故事,吳國和越國是當時兩個諸侯國是互為仇仇。大的戰爭有三次,吳國人和越國人坐在同一條船上,遭遇大風的時候互相救助,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樣。這裡透露的是什麼信息,透露的就是不一定是盟友才可以合作,對手也可以合作,這是非常開闊的一個合作觀。這個觀點在中國也延續下來。
  
  侯昂妤表示,研究戰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研究避免戰爭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她認為,《孫子兵法》不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退出歷史舞台,因為它不是戰術的,而是戰略的,它給我們的是方法論,比如說智、計、謀、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