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基金投資者超過7.2億,怎麼看待這個數字
http://www.crntt.hk   2022-05-20 08:36:17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光明網評論員: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中證協正式發布《2021年度證券公司投資者服務與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底,我國個人股票投資者已超過1.97億,基金投資者超過7.2億。

  這個數字很驚人,這意味著超過一半人口都是“基民”,再扣除未成年人和一些特殊人群,這個比例還可以繼續擴大。當然,基金投資者未必都是“深度玩家”,可能隨手在APP裡存了一個貨幣基金也被統計了進去。但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群,被納入了現代金融的網絡。

  不管戰績如何,基金投資者至少都在投資的過程中接受了市場經濟的教育。人們必須關注大盤走勢,解讀經濟數據,跟進國際局勢,了解公司業務,圍繞投資的方方面面,研究上至宏觀政策下至小道消息等等一切產生市場波動的因素。書本中關於市場經濟的教育是抽象的,但真金白銀的進出卻是具體而鮮活的,讓人心潮澎湃或是心驚肉跳。這種深度的體驗,直觀地告訴了人們市場為何物。

  把1.97億和7.2億的數字從行業的角度挪開,放在整個人口大盤裡考慮,這也意味著人口素質的一種變化。他們是“股民”是“基民”,更是“市民”——市場之民。不知不覺間,無數人已經進入了市場,那些市場因素成為了常識,“怎樣才是更好的市場”也有了共識,“搞錢”成了人生日常毫不諱言的目標。幾十年間,市場變了,人也變了。

  人的變化,或許才是千百年來前所未有、更深入而廣泛的變化。這也是金融市場發展在精神層面留下的一筆財富,歷史學者黃仁宇心心念念的“數目字管理”,至少有部分通過金融市場讓每個人都認識了也學會了。也正是通過市場參與,人們還了解了支撐市場存在的產權、貨幣、司法等等概念。千百年間只能在史書中鈎沉拾遺的知識,變成了當代毫無疑問的常識。

  人的認知思維和行為方式,也會反映在社會面貌上,並部分地變成現代化的成果。促進經濟發展、維繫產業繁榮、維護市場公正,成了理所當然的社會目標。其實,這樣的想法出現並不久遠,《國富論》也只是18世紀的作品。但是,如今人們已經深信,國家要追求繁榮,個人也可以通過參與金融市場,分享這樣的繁榮。社會運轉的邏輯,由此在潛移默化中改變。

  1.97億股民、7.2億基民,讀懂這些數字,也就是讀懂國民的心態和未來的趨勢。無論社會每天發生多少新聞,一批圍繞在金融市場周圍的人,以參與市場作為致富手段的人,終究會形成一個價值觀的粘合劑,有著指向一致的期待。社會演進的方向,從中也會得到一些線索。

  另外,也不可忽視《報告》出台的時機——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報告》提到“中國資本市場擁有全球規模最大、交易最活躍的投資者群體,特別是以中小投資者居多”。中小投資者居多,也就意味著“普通人”居多。他們的博弈能力、信息渠道都是“普通”的,因此也格外需要機制保護。

  普通人參與金融市場的體驗,也會變成他們理解社會的窗口。體量如此龐大的市場參與者,他們的喜怒哀樂,也可能變成社會心態的一種。呵護好中小投資者,從這個層面說也有著特別的意義。

  來源:光明網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