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地區,總共約有100萬人死於這場流感。面對流感的大流行,世人常常顯得束手無策,傳統的防疫措施和方案往往捉襟見肘。然而,更大的災難再次不期而至。
1918年1月,世界各國戰爭正酣之時,H1N1型流感病毒突然來襲。因流感流行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交戰國擔心流感疫情影響軍隊士氣,故採取各種措施來嚴格控制對疫情的報道。但是西班牙是中立國,媒體對此給予了最先報道,也因此背上了“西班牙大流感”之名。從歐洲到非洲,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從印度到挪威,它甚至帶來了比戰爭本身更多的傷亡。這場大流行以三波不同的浪潮橫掃世界,襲擊的強度和速度超乎想象——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約5億人被感染,超過5000萬人死亡。歷史學家們將西班牙大流感稱作史上“最嚴重的醫療大浩劫”。
令人更加焦慮的是,假設“西班牙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的一種變體引起的,那麼該病毒在性質上是不穩定的,曾經發生過的一種變體可能再次出現。當流感流行時,人們更關心的是,不是一個人是否會得流感,而是什麼時候會患上流感?與此相關的是它的潛伏期和傳播速度。研究者就曾提出,如果說天花在500英里外暴發,人們可能不會感到焦慮,因為天花病毒不易病變,而且可以通過種植牛痘而實現永久免疫。但如果是流感,人們完全有理由擔心它可能在短時間內到來。同時,流感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儘管很難衡量,研究者注意到,當查看國民保險索賠或工廠曠工記錄等資料時,就會意識到這個數字是驚人的。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流感,隨時可能導致的大流行,無論是個體還是國家更多地僅是被動的應戰,每一次的流感大流行對所有國家來說都成了一次嚴峻的考驗。
“全球流感規劃”的建立
流感大流行導致的綜合性危機迫使國際社會採取措施主動而積極地應對。1935年,小托馬斯·弗朗西斯(Thomas Francis Jr.)和他的同事們發明了第一種流感疫苗——滅活單價甲型流感疫苗,改進了從雞蛋中分離流感病毒的技術,這為更系統和更大規模的疫苗試驗打開了大門。該疫苗於19世紀40年代在美國率先獲得批准。1940年,一種與甲型流感在抗原上不同的流感病毒被發現,這種病毒被命名為乙型流感。為了預防這兩種流感病毒,1942年,科學家們研製出了一種對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都有效的二價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