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痛點”在哪,新基建就向哪發力
http://www.crntt.hk   2020-04-05 08:45:34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中國經濟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政府聚焦高新科技領域,啟動了既能及時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又能為未來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的新基建。其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5G等領域備受關注,這些技術是網絡時代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對大多數學生和家長而言,當下最關心的還是新基建如何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文章介紹,疫情期間,數以百萬計的老師使用了騰訊課堂等網絡工具在線上課,也讓上億名學生足不出戶地實現“停課不停學”目標。可以說,這是一場可能引發中國教育模式巨大變革的在線教育全民普及運動。在這次全民普及運動中,在線教育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痛點”為新基建指明了方向。

  文章分析,首先,網絡接入仍是在線教育的最大瓶頸。中國目前網絡普及率雖然較高,但仍做不到全民接入,尤其是貧困家庭網絡接入條件依然艱難。此外,網絡帶寬有限和移動網絡信號不好,導致老師在線直播課卡頓、學生掉線情況時有發生,一些老師也被迫使用上傳教學視頻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在線教育的互動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網絡設備智能化程度不高,師生在線互動不夠充分。老師在線上課遇到的最主要困難就是缺乏智能化在線教學設備,使用電腦、手機等只能滿足單向教學的最基本需求,實現課堂互動場景難度較大,導致在線教育的教學效果不夠好。

  再次,課程設置大數據支撐力度有待提高。大數據算法可以通過學生學習進度、作業完成情況對老師教學效果作出個性化評估和反饋,但現有在線課程與學習進度、課後作業鏈接不暢,大數據對教學設計、教學互動、教學評估的反饋和支持有待提高。絕大部分課程採用手機拍照收作業方式對教學效果作出初步判斷,還不能靈活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合理調整課程設置。

  當然,在線教育還有一些需要社會協同解決的問題,比如家長對在線教育的認可程度、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中小學的教學質量能否保證、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和視力保護等問題。在線教育還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學校和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成長起來。但無論如何,聚焦高新科技領域的“新基建”孕育了在線教育的發展契機。

  文章指出,如果說高速公路是工業社會的血脈,那麼“新基建”正在為中國打造網絡社會和智能社會的高速公路,同時為教育事業提供了新動能。若能夠利用5G技術全面解決網絡接入問題,用人工智能教學平台實現學習設備聯動、課堂場景控制,用大數據評估教學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線教育未來發展相當可期。尤其是在線教育突破了時空限制,突破城鄉差距、貧富差距、階層差異,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平等機會和低廉成本去聽最優秀老師的課程,學習最新的知識,將是對維護教育公平的極大幫助,甚至可能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式和新的教學規律,為“新基建”帶來最大限度的社會效益。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