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堅定信心。我們要認識到,不管多嚴重的疫情,衝擊都是短期的,出現的一些困難和問題也是暫時的、階段性的。綜合起來看,這次疫情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餘地大的特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政策措施有力得當,那麼實現“六穩”目標以及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是有把握的。
其次,要重視研究疫情防控期的經濟發展問題,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無論是保障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療所需的醫用物資,還是保證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的各類產品與服務,都離不開生產、分配、流通等物質生產活動,都離不開經濟的循環暢通。因此,疫情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一方面是抓十萬火急的醫療衛生產品生產,確保醫療衛生資源的高質量供給,財政、稅收、貨幣、產業等政策都要圍繞這一重點聚焦發力,避免各自為政和政策衝突。另一方面是圍繞這個時期人民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需求,努力暢通城鄉物流,讓“流通”活起來。各種“硬核”管理很必要,但仍然要為基本物質生活產品尤其是農副產品的正常生產、流通創造條件。此外,對由於疫情防控無法正常開業、對就業貢獻大的中小微企業,各級政府都應拿出政策給予充分的稅收、信貸支持,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再次,要加快研究疫後經濟恢復和發展的相關政策。為了確保“六穩”,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切實解決企業稅收負擔重和融資成本高的難題,為企業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恢復和發展生產提供重要支撐。同時,還要把這次疫情暴露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作為未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增長點”。比如,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較差、公共衛生資源不足是這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因此,疫情結束後,建議專項研究全國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集中加大全國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加快建設省與省、省與市、市與市、市與縣、縣與縣之間能夠互相策應、互為支持的高標準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網絡。還要看到的是,這次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雖然一些傳統行業受衝擊較大,但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如“線上經濟”對“線下經濟”的加速替代、“智慧城市”的加速興起等。這些都孕育著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只要加以政策引導,也可能變成潛力巨大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最後,確保“六穩”,關鍵還要千方百計調動各類經濟主體的發展積極性。要通過加快激勵機制、容錯機制和產權保護機制建設,充分調動各級地方幹部和各類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