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稍微理性且現實的人都會承認,要求中國立即修改許多法律法規,馬上放棄支持國有企業的做法,廢除舉國體制下的一些政策,這些在中國現行制度下是做不到的。比較清醒的美國分析家都承認,中國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國的要求,進行“結構性改革”。美國許多內行的分析家也都相信,美中之間達成的協議不可能是特朗普說的“全面協議”,也許會是又一個“買買買”的協議,最多再加上中國在市場准入方面有更大舉動,在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方面有更規範做法,在增加市場在經濟調節中的作用,對中外企業一視同仁方面有實質性的舉措。
在過去五個多月的談判過程中,美國一直在對外放風,某種意義上由美方搶佔了話語權,以致於談判或進展、或停頓、或倒退,基本全看美國釋放的訊息,包括特朗普的推特。過去一段時間,美方放風說中國在“結構性改革”方面已經做出實質性承諾,談判似乎即將大功告成。而特朗普上週日突然變臉,路透社馬上發出消息,稱中國在原有承諾上“全面後撤”,從而把談判急轉直下的責任幾乎都歸咎於中國。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出,“最近各種渠道傳出來的消息很多,美方也貼了不少標簽,‘倒退’、‘背棄’等等,中國也‘被承諾’了很多。中方重信用、守承諾,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至於中國在哪些方面“被承諾”了,中國官方不說,外界也就不甚了了。
此次高層磋商無果而終,劉鶴說出了中美之間三個關鍵的分歧點:是否取消全部加征關稅,貿易採購數字符合實際,文本平衡性。劉鶴指出,第一,加徵關稅是不是要取消?中方認為,關稅是雙方貿易爭端的起點,如果要達成協議,那麼關稅必須全部取消。這不只是經濟問題,而且涉及更多問題。第二,關於採購,兩國元首在阿根廷見面形成共識,當時形成對數字的初步認同,這個數字究竟是多少,現在雙方有不同看法。第三,文本平衡性,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尊嚴,所以文本必須平衡。劉鶴將這三大問題作為中方的核心關切,並強調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能讓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