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聯合國劃分的國際工業體系,共分為三十九個大類,一九一個中類,五二五個小類,中國大陸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2018年中國製造業總產值占全世界總產值的35%,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占比接近30%。2019年中國在汽車、家電、動力鋰電池、光電、服務機器人等方面的產出都占全球30%以上,而且有幾百種工業品產量居全球首位。不只因為成本較廉,也與中國大陸的工人素質較高、技術熟練,整體投資環境較佳有關。想要轉移到“離本國及理念相近經濟體附近的位置”,談何容易?美國及日本都不惜重金鼓勵大陸美商日商返國,結果多數還是希望留在大陸發展,就是明顯的例子。
再者,台灣非但在政治上採取“倚美抗中”路線,在經濟上也企圖跟中國脫鉤,向美國靠攏,顯然是認為供應鏈重組對台灣有利。然而,早在2011年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就超過美國。2019年美國二一.四三萬億美元的GDP中,服務業高達一七.三六萬億美元,占81%,實體經濟最核心部分的廣義工業占四.0七萬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只有二.三六萬億美元,只占美國經濟總量的11%。相對的,2019年中國大陸的廣義工業創造的GDP約為五.六萬億美元,是美國的143.6%;其中製造業創造的GDP為三.九萬億美元,是同期美國製造業的165.25%;製造業十九大類行業中,中國有十八個超過美國。
顯而易見,美國的經濟總量雖然比中國大很多,但是就工業,特別是製造業來看,美國雖然仍在高端技術領先,但就全面來說,已經普遍較中國大陸落後。把中國排除在外而以美國取代的供應鏈,顯然很難達成;縱使真的做到,對中國固然可能造成不小損失,其他國家必然傷害更大,何況與大陸貿易依存度高達41%的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