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鬆認為,這種政治生態造成黎巴嫩政府部門間協同能力有限,“在黎巴嫩,相互諉過與‘甩鍋’而非應對災難危機才是許多政治精英的著力點”。
總理辭職近年來成“家常便飯”
現任政府辭職後,黎巴嫩組建新政府面臨著許多難題,總理一職成為一顆“燙手山芋”。
就在2019年10月,黎巴嫩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在一片反對聲中,前總理薩阿德·哈裡裡宣布辭職。而薩阿德·哈裡裡的兩個任期(分別從2009年、2016年開始)也是困難重重:曾數次遭遇組閣失敗,3次宣布辭職。
再往前推,薩阿德·哈裡裡的父親,前前總理拉菲克·哈裡裡也於2004年遞交辭呈,2005年死於汽車炸彈,遇難前他正在籌劃領導新的議會選舉,以求卷土重來。
鈕鬆指出,黎巴嫩總理以辭職相逼,近年來已成“家常便飯”。黎巴嫩政府遇到大規模社會動蕩和遊行抗議活動時往往束手無策,總理辭職或政府集體辭職也實屬無奈之舉。
黎巴嫩民眾如何看待多年籠罩該國的政治陰雲?上海外國語大學絲路戰略研究所碩士生導師閔捷指出,領導人的更替對民眾的影響不大,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形同虛設”的政府。
長年的政治僵局下,黎巴嫩民眾更希望災難後重建家園、恢復正常生活。據《德國之聲》報道,幾天來,貝魯特居民自發在街道上清理殘骸,而這些幾乎沒有得到政府的幫助。
閔捷指出,黎巴嫩政府部門的領導力量缺乏社會根基,遇到較大的內外部壓力時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手段解決問題,社會也因此很難獲得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