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以企業為主體,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有利於促進外貿穩中提質和經濟平穩運行。要積極推進同更多國家商簽高標準自貿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這被市場解讀為中國加碼“穩外貿”的重磅信號,也是促進中國外貿穩中提質的具體舉措安排。
經濟參考報發表記者王文博述評文章表示,中國已經穩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服務貿易國。但是,隨著成本等傳統優勢的減弱,叠加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加,快速推進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已經迫在眉睫。高質量有兩個方面至關重要,一個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出口貨物和服務向高端產業鏈邁進,另一個便是外貿韌性的增強,應對風險能力的提高。
文章分析,目前來看,世界經濟形勢短期企穩乏力,國際貿易環境變數增大。今年以來一些國際組織下調了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速,中國周邊的主要經濟體出口甚至出現了連續幾個月下降。在此形勢之下,加快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才是優先選項,不僅能解當前之困,也是順應全球化的趨勢而為。事實上,這也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的政策方向,以開放共贏謀求共同發展。
自去年開始,新一輪自貿協定談判和升級談判明顯加快了腳步。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加快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日韓自貿協定等談判,加大力度做好已生效自貿協定的宣介和實施工作,提高企業對自貿協定的利用率,繼續發揮好自貿區對促進外貿穩增長的積極作用。
文章認為,在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過程中,發揮企業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尤為重要。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5.02萬億元,增長11.1%,占我外貿總值的41.4%,比去年同期提升2.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28萬億元,增長13.8%,占出口總值的50.4%。民營企業貢獻了出口增長的絕對多數,已經成為中國外貿進出口的第一大主體,是外貿穩增長的關鍵力量。在這些外貿企業中,湧現出了一批具有較強市場成長性的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已經形成一些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和跨國公司。儘管當前外貿形勢並不樂觀,但民營企業進出口依然保持了11.1%的較快增長,明顯高於同期外資企業與國有企業。
文章指出,下一步如何進一步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繼續發揮他們的創造性? “穩預期增信心”是關鍵所在。自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將“穩外貿”列入六穩之列,各部門聯合發力,出台了包括調高出口退稅率、降低增值稅稅率、調低社保繳費費率等多項支持政策,旨在降低企業經營性成本,穩定企業信心。
接下來的發力點便是針對具體外貿行業在不同國際市場遇到的難點痛點,出台更具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和咨詢服務,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與政府服務職能,完善進出口支撐體系,幫助外貿企業提高開拓多元化市場的能力、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與此同時,還要引導企業積極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實現國內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進而,以微觀企業層面的轉型升級,促進中國外貿從“規模第一”向“質量取勝”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