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自助洗衣店“洗”出辛酸故事
http://www.crntt.hk   2018-05-23 09:58:17
自助洗衣店「洗」出辛酸故事(圖片來源:大公網)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本港居住環境狹窄,細小空間卻締造另一個大市場。當“納米樓”和劏房容不下一部洗衣機,又欠地方晾曬衣服之際,“24小時自助洗衣店”開遍全港,現時已多達200間,更按年增長20%,有公司今個月連開三間。大公報記者走訪多間自助洗衣店,藉著“無機戶”,看透土地問題衍生的真實故事:偉大母親為供養女兒讀書,賣樓獨居劏房,家無洗衣機,自助洗衣店成了另一個“家”;打工仔白天為口奔馳,深宵留守洗衣店,有家歸不得,只為等候衣服乾透,方能回家安睡。

  獨居的孫女士,住在西灣河一個百多平方呎的劏房,放置睡床和日用品後,已沒有空間容納一部洗衣機,唯有將衣服累積,每隔幾天光顧附近的自助洗衣店,洗衣連乾衣,一等就個多小時,有時在店內休息,間中到附近茶餐廳吃飯,這段街外洗衣的日子,已經持續一年多。

  單親母供女讀書 賣樓租劏房

  “我是單親媽媽,什麼也靠自己,幾年前賣了層樓,供女兒到外國讀書,一個人,就租劏房!”劏房月租6500元,已佔人工大半,她曾購買公屋,其後出售,由於已接受過房屋資助,根據政策規定,她不可再輪候公屋,“我問過,除非破產!破產很容易,但我有手有腳,自己賺錢養自己。”她坦言,洗衣店面積200多平方呎,比租住的劏房還要大,拿衣服到街外洗的日子,不知要持續至何年何月。

  大角咀劏房林立,中匯街在不足100米內,已有三間自助洗衣店,名副其實是“梗有一間喺左近。”接近凌晨零時,拿衣服到店舖洗衫的街坊,一個接一個。

  “衫多不夠地方晾,又怕冷氣機滴水,唯有下來烘乾!”街坊賴先生拿著兩個塑膠桶走入店內,趕著將衣服烘乾,以便翌日早上六時上班可以穿著,從他的背影,仿彿看到時光倒流至上世紀60年代,那些年,香港制水,人人拿塑膠桶盛水,誰又會想到,半個世紀後的2018年,有人會拿著膠桶,在街頭洗衫乾衣?

  床位只用來睡 這裡有冷氣

  來自菲律賓的Sergio,與弟弟租住一個床位共睡,同一屋簷下,有三個家庭,單位內有洗衣機,但無地方晾曬衣服,唯有拿到自助洗衣店烘乾,“床位只是睡覺的地方,這裡(自助洗衣店)有冷氣、乾淨,又有WiFi,還可以手機上網玩遊戲!”已近凌晨,問他何時回家?他笑說:“差不多,還有半小時,回家就睡,明天開早班!”

  曾經有人說,茶樓是香港社會的縮影,這句說話今天可能要改寫。自助洗衣店很熱鬧,顧客不分男女老幼,有情侶,有母女,最多是單身男子。“街洗常客”陳先生是90後,獨居租住套房,日間為口奔馳,回家不想操勞,加入無洗衣機一族,寧願每隔幾日,深宵拿衣服上街洗。他不怕共用洗衣機有衛生問題,但最怕麻煩,等候一個多小時,沉醉於手機的遊戲世界。

  每一間洗衣店,每一個人,也有一段故事。

  (來源:大公網)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