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星上搭載的Link16戰術數據鏈的終端設備。 |
未來,“傳輸層”衛星作為“激增作戰太空架構”的主體,其部分衛星將搭載Link16戰術數據鏈的終端設備。這些終端設備不僅有助於增大Link16戰術數據鏈的傳輸距離,實現不同終端之間在超視距條件下的戰術信息交互,還能夠將“跟蹤層”衛星獲取的預警和跟蹤信息鏈接至Link16戰術數據鏈網絡,提升美軍在天基反導作戰中的態勢感知能力。此外,美軍還計劃利用星載Link16戰術數據鏈終端設備開發GPS替代技術,為美軍作戰人員和裝備在GPS拒止條件下提供定位、導航替代方案。
正因如此,美太空發展局局長認為對Link16戰術數據鏈的星地超視距通信能力的測試,是美軍打造低軌衛星星座的重要一步,也是美軍“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體系的關鍵一環。
衛星“賦能”面臨多重影響
衛星技術賦能戰術數據鏈應用看似頗具優勢,要想取得成效並非易事。對於美軍而言,該技術的未來發展將面臨諸多影響。
技術挑戰層出不窮。衛星距離地面遙遠,移動速度快,容易引發星地通信傳輸時延和多普勒頻移效應,進而對信號收發和處理造成延遲。此次演示僅驗證了Link16戰術數據鏈星地傳輸的技術可行性,如何調整優化使系統穩定運行,達到戰場態勢信息保障標準,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軍地合作面臨阻力。Link16戰術數據鏈的工作頻率與民航機載應答機的工作頻率有所重合,為確保民航班機的飛行安全,美聯邦航空管理局歷來反對在美國領空使用Link16戰術數據鏈,美軍此前多次測試也因此被推遲。為實施此次演示,美太空發展局向美國國家電信與信息管理局申請在國際領空進行Link16戰術數據鏈演示。據美方披露,美太空發展局最終通過盟友的地面無線電完成演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