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一名行人從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央行總部前走過。新華社發 |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張迎春)日本政府堅守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終於出現鬆動跡象。有消息稱,日本央行將根據明年春季勞資談判和個人消費動向等情況,最早在明年上半年決定是否退出負利率。如果退出負利率,將是日本時隔17年首次上調利率。當前,日本貨幣政策早已走到十字路口,學界民間關於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呼聲此起彼伏。市場人士指出,達成2%的通脹目標被視為退出負利率的先決條件,日本通脹水平不斷上升,已連續一年多高於央行目標水平,物價上漲導致生活成本攀高,阻礙消費增長。日本央行如何調整貨幣政策,始終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日本央行推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時至今日,已達十年之久。眾所周知,2012年12月,安倍晉三再度出任日本首相,針對日本經濟長期陷入通貨緊縮和經濟停滯的困境,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內容包括大膽的寬鬆貨幣政策、靈活積極的財政政策及刺激民間投資的經濟發展戰略,這就是著名的“安倍經濟學”。
超寬鬆貨幣政策作為“安倍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效仿當時的美國,通過超低利率不斷放水、瘋狂印鈔、增發國債的方式刺激經濟增長2013年1月,日本政府與日本央行聯合發表聲明,宣布“盡快實現2%通脹目標”,超寬鬆貨幣政策由此拉開序幕。隨後,2013年3月,被稱為“安倍經濟學”堅定執行者的黑田東彥就任日本央行行長。在其長達十年的任期內,日本央行始終奉行這一貨幣政策,為了實現可持續的通脹,步步加碼,相繼出台負利率以及收益率曲線控制(YCC)等政策,可謂是將超寬鬆貨幣政策推至頂點。
客觀來看,“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復甦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輪番超常規放水,成效顯著,日本經濟在2013年前三季度即已擺脫了通縮和負增長。安倍二次執政期間,日本進入了總計71個月的經濟景氣期,失業率平穩下降,股市進入上升通道。不過,由於少子化、老齡化、產業空心化和政府巨額債務等等結構性問題根深蒂固,超寬鬆貨幣政策不足以轉變日本經濟增長內驅力,依靠大水漫灌帶動的經濟反彈,在刺激政策的紅利耗盡之後,終究好景不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