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國務卿紐蘭26日表示,“艾布拉姆斯”坦克結構非常複雜,操作需要大量培訓,“上戰場還需要一些時間”。《華爾街日報》日前也披露,“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需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向烏方交付。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口頭上“擺姿態”,實則是隔岸拱火。美聯社文章說,美國施壓讓盟友多提供武器,自己在交付細節上含糊不清,是不想“衝鋒在前”。
據塔斯社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前情報官員斯科特·里特說,“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在烏克蘭,因為當它們準備好裝運時,衝突已經結束。
背後算計
美國鼓動盟友援烏坦克,背後有著自己的算計與圖謀。
一方面,美國通過施壓德國,意圖鞏固“反俄陣線”。美國獨立新聞網站“灰色地帶”的主持人亞倫·馬特在社交媒體撰文說,美國催促德國向烏提供坦克是想要“徹底破壞柏林和莫斯科之間的關係”。路透社等西方媒體認為,俄羅斯可能利用美德這一公開分歧,削弱美國苦心經營的“反俄陣線”,而德國最終做出的決定被普遍認為是加入了“反俄陣線”。
另一方面,美國可以通過消耗歐洲軍備,強化對歐主導權。英國《泰晤士報》26日發表觀點稱,美德圍繞是否援烏坦克的爭論再次表明“歐洲需要看美國眼色”。俄羅斯軍事科學院通訊院士亞歷山大·巴爾托什指出,美國迫使歐洲國家將坦克送入戰場,從而得以在歐洲坦克表現欠佳且各國庫存不足時強行出售美制坦克,借此鞏固歐洲對美安全依賴。還有分析說,德國的妥協證明歐洲距離“戰略自主”還很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