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戰車馳騁,雷達飛旋……新春佳節,記者走進南部戰區陸軍某旅,與一場陸空對抗演練不期而遇。
子夜時分,防空警報聲驟然響起,扮演“藍軍”的空軍某部利用夜色,向該旅防空陣地發起突襲。指揮方艙內,營長李川沉著應對,快速完成戰鬥部署。官兵迅即奔赴戰位,構建應急通信指揮網絡,一體化指揮平台實時發送指令,地空導彈群、高射火炮群、便攜式導彈群迅速排兵布陣,靜待“敵”機。
“刀不磨不快,兵不練不精,對手是最好的礪劍石。”李川指著雷達屏幕告訴記者,改革調整後,旅隊移防新駐地,毗鄰空軍某部,陸空雙方常態化開展交流,互設難題磨礪本領,互為對手補足差距,互設難局增長謀略,加速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
話音剛落,雷達屏幕顯示,多批次“敵”機正在快速接近,企圖對“紅軍”重要目標實施攻擊。雷達值班員辛成成凝神靜氣,操縱手柄,死死“咬”住目標。突然,“敵”機從屏幕上消失了。分析戰場態勢,李川判斷“敵”機正在進行超低空突防,隨即命令調整搜尋範圍。
很快,近空補盲雷達捕獲低空飛行目標,此時射擊窗口僅剩5秒。李川果斷下達射擊指令。數十秒後,雷達顯示屏上的“光點”消失,目標全部被“摧毀”。
“做好‘藍軍’再次發起攻擊的準備!”李川下達新的指令。他告訴記者,這些年,部隊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不斷加大雨夜、霧夜等不良天候條件下的訓練力度,常態化開展夜間極限條件下長時間對抗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