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峰認為,“見證者-136”相對比較便宜,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技術上並不先進,甚至略顯簡陋,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不是一款特別典型的巡飛彈。因為巡飛彈一個重要的特點在於,能在空中長時間待機、監視,等待時機然後再發出致命一擊。但“見證者-136”沒有傳統意義的導引頭,沒有雙向數據鏈,雖能較長時間待機,但它發射之後地面無法對戰場態勢進行監視。
“見證者”獲得低成本的根本原因,在於它使用了衛星制導方式,很可能融合了GPS、“格洛納斯”等衛星定位系統。目前相對低成本的彈藥多以衛星制導為主,例如美國空軍使用最廣泛的GPS制導的“傑達姆”航空炸彈,平均成本不到3萬美元。美國陸軍的“海馬斯”火箭炮使用的制導火箭彈,雖然成本超過16萬美元,但在同等射程、破壞能力的彈藥中算是很便宜的。而在同等價格的彈藥中,“海馬斯”的射程、破壞力又最強。一枚口徑227毫米、射程超過90公里、戰鬥部重量90公斤的“海馬斯”制導火箭彈,甚至要比“標槍”反坦克導彈還便宜。這說明這種制導彈藥相對低廉的價格,是讓美國陸軍大量裝備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這類彈藥的主要問題是嚴重依賴衛星導航信號。一旦被干擾,打擊精度將大幅度降低。但從這次俄烏衝突來看,無論美國的“海馬斯”制導火箭彈,還是“見證者-136”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張學峰認為,俄烏衝突表明,俄羅斯此前有些忽視這類低成本、高精度打擊武器的研製和裝備。俄羅斯能研製高精尖的巡航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等。這類武器固然先進,但價格昂貴,用來大規模打擊相對近距離的目標,有點“錘子打跳蚤”的感覺。一支軍隊的武器彈藥既要有一定質量,用於集中突破對方的防禦,更要有一定數量,數量本身就是質量的一部分。這樣才可以滿足應對多種戰場局勢、多種安全環境、多種安全威脅的需求,甚至是滿足在不同階段對付同一敵人的需要。
張學峰認為,“見證者-136”最大的特徵是將經濟可承受性和射程、精度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類彈藥在俄烏衝突中大量使用必然會助推巡飛彈研製技術與戰場應用水平的快速發展。未來它還可以和更先進、突防能力更強的彈藥結合使用,比如隱形巡航導彈、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等。由上述導彈打擊嚴密設防目標,由低成本彈藥打擊防禦不那麼嚴密的目標。或通過高價值彈藥連續使用,削弱對方防空系統後,再大量使用廉價制導彈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