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已經注意到,烏軍近幾個月來針對俄軍的後勤供應線頻繁發動攻擊。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稱,早在俄烏衝突第一階段,俄軍就暴露了後勤供應能力薄弱的問題,由於運力不足,俄軍在基輔方向丟棄了大批缺乏燃料的主戰裝備。進入第二階段後,針對俄軍的火炮優勢,烏軍屢次出動美國提供的“海馬斯”遠程火箭炮對俄軍前線彈藥庫實施精確打擊,從而削弱了俄軍的炮擊力度。
在赫爾鬆方向,烏軍針對俄軍後勤供應線的攻擊更有針對性。由於赫爾鬆位於第聶伯河西岸,俄軍運輸車隊需要跨河才能將大批物資運往前線駐軍,烏軍頻繁對河上的大橋和緊急修建的浮橋發動打擊。尤其是赫爾鬆附近最為重要的安東諾夫斯基大橋和新卡科夫卡大橋,烏軍從7月開始反復利用“海馬斯”火箭炮實施攻擊,使俄軍一直無法使用它們向前線運送物資。英國國防部稱,雖然俄軍步兵可以通過簡易浮橋,但這遠不能滿足前線需求,尤其是關鍵的彈藥和重型裝備無法通過浮橋運往西岸。
除了出動遠程火箭炮、無人機等常規裝備對俄軍後勤補給實施打擊外,烏軍還出動特種小分隊對俄軍後勤補給線實施破壞行動。有烏克蘭媒體暗示稱,“炸毀克里米亞大橋是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的特別行動”。CNN稱,8日上午,俄羅斯控制的頓涅茨克地區伊洛瓦伊斯克的一列貨運列車發生“強烈爆炸”。
俄媒呼籲“攻擊第聶伯河橋梁”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媒體已經出現針鋒相對地要求對烏克蘭後勤補給線發動報復性攻擊的呼聲。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9日稱,在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後,俄羅斯必須立即做出反應:有必要對烏克蘭的整個交通基礎設施進行聯合打擊,以徹底癱瘓烏克蘭東部的烏軍供應線。
在俄烏衝突前期,俄軍曾試圖破壞烏克蘭後勤供應能力,包括在黑海方向切斷烏軍的海上補給線,發射“口徑”巡航導彈攻擊烏克蘭西部利沃夫州貝斯基迪鐵路隧道,這裡是西方援助烏克蘭重武器的主要通道之一。但此後俄軍並沒有繼續削弱烏軍的後勤補給,大批西方援助的單兵導彈和輕武器直接利用大型運輸機運送到基輔等地機場,再轉用鐵路和公路送往前線;坦克和自行火炮等重型裝備從波蘭等國通過鐵路運輸。對於為何俄軍沒有持續對烏軍的後勤補給線實施打擊,西方認為是俄軍遠程打擊能力和情報獲取能力不足,俄羅斯方面的解釋是“不願摧毀這些民用設施”。
|